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这种工业成为“氯碱工业”,某

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这种工业成为“氯碱工业”,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这种工业成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没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        (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从电解后溶液中析出时有少量同时析出
91.5%    洗涤
解析

试题分析:【猜想】猜想一:由于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即CO2+2NaOH=Na2CO3+H2O,因此烧碱样品中可能有碳酸钠。                                                                                                            猜想二:由于氯化钠可能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可能有氯化钠的剩余,所以烧碱样品中可能有氯化钠杂质。
【设计实验】根据题意,向烧碱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并可由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另向烧碱样品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并可由氯化银沉淀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
解,设20g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22g
106:x=44:0.22g
解得,x=0.53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y          2.87g
58.5:y=143.5:2.87g
解得,y=1.17g
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91.5%,
答: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1.5%
【交流与反思】根据题意,小婉同学在过滤得到氯化银沉淀后,没有洗涤,直接晾干称量,这样氯化银表面就会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附着,所以称得的质量偏大,则计算的氯化钠的质量就偏大,故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关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只要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举一反三
【实验探究】
(1)请你依据下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①溶液颜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变成    色。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2)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实验评价】
①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   (填“甲”、“乙”、“丙”)同学的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
一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另一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还可选择一种试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包固体,可能由氯化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证据是___________;
(3)任写一个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步骤Ⅲ所得浅绿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两支试管内均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氮气,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          
(2)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                 
(3)③处一般加入K2CO3溶液以吸收CO2 ,K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右图是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装置


(反应方程式:N2+3H2=2NH3)甲装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将氮气和氢气干燥;二是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三是                ,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5)该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没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         
①Mg2+;    ②Mg2+、Fe2+;    ③Mg2+、Fe3+;    ④Cu2+、Fe2+;     ⑤Mg2+、Fe2+、Cu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