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其它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每套装置限用

(5分)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其它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每套装置限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5分)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其它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每套装置限用一次,可以不用)。

A            B                   C
(1)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正确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是:混合气体→             →g→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C实验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没有将装置C与D的连接处断开,停止加热后未观察到溶液倒吸现象,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混合气体→c→d→a→b
(2)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红色粉末变黑色             3CO + Fe2O32Fe + 3CO2
(4)实验中持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到玻璃管内物质冷却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运用洗气装置进行除杂质时,气体在导管中流动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吸收水分,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但由于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出来的气体会含有水,故应先除去二氧化碳,后除去水蒸气;
(2)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 + H2O
(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氧化铁是红色的,铁粉是黑色的,故可见红色粉末变黑色的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2O32Fe + 3CO2
(4)停止加热后未观察到溶液倒吸现象,可能原因是实验中持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到玻璃管内物质冷却,故玻璃管内无压强的明显改变。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实验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举一反三
(6分)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该粉末是          
【解释与结论】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他们为了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在用木棍搅动水田中的淤泥,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的气泡上方,收集气体,如此重复几次后集满了两瓶气体。
(2)乙同学将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玻璃片移开少许,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反复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         ;然后移开玻璃片,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剩余气体燃烧起来,他认为该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甲烷的存在,原因是     
(3)为了验证这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丙同学把另一瓶气体组装为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旋开活塞放水到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起来。紧接着的操作、现象和判断是:①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碳元素;②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为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进行后续研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理由是         
(4)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与解释
实验1
初步判断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该样品为白色固体。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形成白色浑浊液体,
试管壁发热。
结论与相关反应方程式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过滤实验2所得液体,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将滤渣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活动反思】
(5)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某同学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直接取原固体滴加酚酞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是否含有该物质,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
 

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
①木炭不燃烧。
②木炭不燃烧。
③木炭燃烧。
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3)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