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OH变质生成Na2CO3。甲同学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OH变质生成Na2CO3。甲同学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理由是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 丙同学欲弄明变质的固体中是否还存在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 究 步 骤
| 预计现象
| 实 验结论
|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 (2)向(1)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
| 证明 。
|
|
答案
不能,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稀盐酸(或稀硫酸)。 (1)氯化钙(或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均可) (2)还存在NaOH |
解析
甲同学:NaOH的变质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了Na2CO3.而碳酸盐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酚酞与碱性溶液都变红色. 乙同学:要证明变质就是证明有Na2CO3生成,根据题意加入物质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所学知识碳酸钠与酸反应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为稀硫酸或稀盐酸. 丙同学: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因此想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首先得先把碳酸钠除去,因此先用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再用酚酞试液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
举一反三
(6分)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 ⑴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⑵
|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 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 ⑶(填“是”或“否”)铝能够与 ⑷ 溶液反应。
|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 ⑸ 。 |
(7分)X混合气体由H2、CO、CH4的成分组成,为检验气体的成分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注:夹持装置未画出;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查阅资料】 (1)CO和二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产生黑色钯(Pd):CO+PdCl2+H2O=CO2+Pd↓+2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2)在高温条件下,H2可还原氧化铁,产生铁和水。在高温条件下,CH4也可与Fe2O3反应:4Fe2O3+nCH4 8Fe +nCO2+2nH2O,其中n的值为 (填数字)。 【提出假设】关于X混合气体的组成,同学们提出下列假设: ①H2和CO ②H2和CH4 ③CO和CH4 ④H2、CO和CH4 【实验现象】A中出现黑色固体;C中固体逐渐变为黑色;D固体变为蓝色;E中溶液变浑浊。 【问题讨论】 (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甲同学和老师一致认为:可排除假设 (填假设序号)。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乙认为可排除“假设①”。你认为乙的结论是否正确? 。 (5)丙同学认为:要验证剩余的假设是否成立,需要在A、B之间增加装置H,但该装置未画完整,请在答题卡中将装置画完整。 (6)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实验中装置D质量增加m1g,装置E和F质量增加的总和为m2g,若m1∶m2= (填写比值),则“假设③”成立。 |
(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①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 ②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③生产原理:NaCl+ NH3 + CO2 + H2O= NaHCO3↓+ 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 △ NH3↑+HCl↑。 ⑤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 、 ,操作Ⅱ的名称为 。 (2)上述流程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 。 (3)写出加入Na2CO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5)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组成确定】 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6)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假定只有(6)中的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7)甲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 g。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乙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是猜想 和猜想 (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室温下,将大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铬片、铝片、铜片分别浸入盛有体积相同、 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铜片表面 。
| 猜想 (填序号)成立。
| 【实验反思】 (1)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A.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有利于直接反应 B.使金属表面光亮,便于观察现象 C.使金属表面温度升高,提高反应温度 (2)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③把甲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你认为该方案中的 (填序号)没有必要做。 |
(8分)在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
【提出猜想】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可能是下列三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氯化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 【实验探究】(1)陈丹同学仔细观察了试剂瓶的标签,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其原因是 。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陈丹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
| 猜想③成立
| 【反思与交流】(3)小雨同学经查阅资料获知,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的pH都等于7。于是他提出还可以用测pH的方法来确定该无色溶液。请你简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雨同学通过什么现象来确定这瓶无色溶液是何种溶液?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