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烟台,29题,9分)(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

(2012年山东烟台,29题,9分)(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2年山东烟台,29题,9分)(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答案
(9分)(1)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烧瓶,烧瓶中溶液变浑浊(2分)
(2)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或液体)两份,一份加入少量澄清石灰石,另一份加入碳酸钠溶液(共2分)
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共3分)
 
解析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二氧化碳中,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小,从而使试管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锥形瓶中的溶液要变浑浊;
(2)仅凭(1)中的现象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1)中现象;
(3)根据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时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断在该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存在的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注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举一反三
(5分)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 CO2↑+ H2O。
于是他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   (填“甲”、“乙”或“丙”)装置;(2)装置C的作用是                             ;
(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都能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②Na2SO3+2HCl=2NaCl+SO2↑+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出猜想】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Na2CO3、Na2SO3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取少量4、5号溶液分别于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          号溶液,两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成红色,说明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3号溶液,两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2号溶液,在盛4号溶液的试管中
            现象,说明4号是Na2CO3溶液;在盛5号溶液的试管中有        现象,说明5号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请你利用上述图中的试剂设计鉴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做了以下准备:
(一)资料收集:①H2+CuO  Cu+H2O  ②CO+CuO  Cu+CO2  
③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二)设计实验装置

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
①你认为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                 ;
②装置C的目的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③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                ,                 ;
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                       .
(2)(4分)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 “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化学式2Na2CO3·3 H2O2).常温下, 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能有效地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
①请设计实验验证“鱼浮灵”的供氧原理: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②为证明“鱼浮灵”供氧后所得溶液的主要成分,还应补充实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连云港)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月饼包装盒中的“脱氧剂”很好奇,他们观察到“脱氧剂”外包装标注的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打开发现灰黑色的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红棕色粉末.
【资料获悉】铁系“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能被氧气氧化,从而达到除氧保鲜的目的.
【教师指导】铁被氧气氧化最终产物为红棕色的Fe2O3(其他产物忽略不计).
【探究目的】小组同学欲探究该“脱氧剂”是否已经失效(即单质铁是否已经完全被氧化),并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1:小刚用磁铁接近样品,发现磁铁吸引了部分黑色固体.
步骤2:称取10.00g样品与一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7.28g.
步骤3:按如下装置,将得到的7.28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5g.

步骤4: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20g.
【交流讨论】
(1)由步骤1得出的结论是        
(2)步骤2目的是 溶解样品中氯化钠 ,检验该滤液中溶质的方法是                           
(3)步骤3中仪器A的名称为                  
小明认为0.15g差值即为H2的质量,并由此计算出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4.20g.
小华提出在装置的a导管处应该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4)如果步骤4中滤渣没有经过洗涤,则称得的质量      1.20g(填“>”或“=”或“<”)
【教师指导】样品在稀硫酸中除了Fe、Fe2O3分别能与稀硫酸反应外,还存在反应:Fe+Fe2(SO43=3FeSO4.因此,小明用产生H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不合理.实际上,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应该是与酸反应消耗的铁和与Fe2(SO43反应消耗铁的质量总和.
【学生实验】小红将步骤3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重新称取10.00g样品进行实验,并准确测得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4g.
【数据处理】由于反应过程较复杂,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推算出与Fe2(SO43反应消耗铁的质量为0.56g.
【请你参与】
(1)写出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

图11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2)水和煤油比较,                                                           吸热能力强。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4 ℃,则水的温度升高了     ℃。
[c=4.2x103J/(kg·℃),c煤油=2.1x103J/(k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