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形成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答案
A
解析
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可能正好中和,也可能酸过量,因为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故A错误;
B、判断海水和蒸馏水:进行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说明为该液体为蒸馏水,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B正确;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C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举一反三
(8分)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几位同学决心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如下的探究:
【对气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2; 猜想Ⅲ: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气体的收集】
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雪碧汽水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池塘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收集。这种集气方法叫        。针对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特点,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        
【实验和推断】
如图1,将雪碧瓶(A)中收集到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         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Ⅲ”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     ”成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理由是   
(4)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与解释
实验1
初步判断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该样品为黑色
固体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振荡。
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该保鲜剂: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活动反思】
(5)实验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一次实验中老师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202)粉(1)在一次实验中老师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202)粉末的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磊同学很感兴趣,他和小军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①小磊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他猜想的依据是
②小磊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看到Na2O2表面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U形管A端红墨水液面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种物质是什么。
①小磊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内,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_____性。
②小军认为纯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另一种物质可能是碳酸钠,小磊认为不可能,
他选用_____试剂来验证另一物质是否是Na2CO3。通过以上探究小磊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2)工业用纯碱和熟石灰制烧碱,他们发现某烧碱中含有碳酸钠,为测其纯度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在天平的托盘上放大小相同的纸片,左物右码称量20g烧碱样品;②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100g水溶解;③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二者恰好完全反应;④根据产生气体的质量计算烧碱的纯度。
A.该同学设计中的错误是_________。
B.纠正错误后进行实验,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用盐酸73g,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91.9g,请计算烧碱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无法完成既定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B.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 “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四种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        个反应;其中有气体、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各写出一个)
(1)                   ;(2)                   
【实验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王同学按下列方法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
在A的实验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的目的是            
B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二】定量分析稀硫酸与两种混合物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刘同学称取38.2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于烧杯中,
向其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15.3%的稀硫酸,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当加入16g稀硫酸时,溶液中的溶质
                      (写化学式)
②求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实验三】实验分析四种化合物溶液混合后的成分
洪同学按以下流程进行了实验:

操作Ⅰ的名称是         ,固体D的化学式是        
如溶液B中滴入酚酞,呈无色,则B中一定没有       离子;一定含有       离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