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己_____ _______

(6分)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己_____ 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 ______________丙;
(2)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_______ 。
(3)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 g,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 g,丙装置增加了3.6 g,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______________ 。
(4)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无影响” );                                                                 
(5)装置中的丙能否省去?        ;为什么?                                
答案
(6分)
(1)己—甲—戊---丁----乙---丙,(2)吸收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生成的水
(3)(7.2-6.4):6.4       (4)无影响
(5)不能; 它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每空1分,共6分)
解析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防止杂质干扰,从己中生成的氢气带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依次通过甲和戊除去,然后再通过丁还原氧化铜,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气经过乙被吸收,最后再连接丙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免进入乙装置影响测定结果.可用于干燥的装置除丙外还有乙和戊,由于装置戊不便于称量变化前后的质量,所以不应位于丁装置后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综上所述,可得出装置的连接顺序:己→甲→戊→丁→乙→丙.
(2)装置乙中放入大量的干燥剂,直接和丁装置相连,所以其作用应是吸收丁装置反应产生的水;
(3)丁中金属氧化物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6.4克,即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7.2克即为生成水的质量;7.2克-6.4克为氢元素的质量.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7.2-6.4):6.4;
(4)实验结束后,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说明CuO没有全部参加反应,不参加反应的CuO在反应后仍在装置内,不影响反应前后的称重.另外,本次探究的是生成水中H、O元素的质量关系,CuO是否全部反应只是影响生成水的多少,不影响质量比的推算;
(5)装置丙也用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因为丙处于装置乙之后的整套装置的最末端直接与大气相通,所以该装置一定不是用于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那么就是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这样可以减少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对探究结果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1)甲→戊→丁→乙;
(2)吸收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生成的水;
(3)(7.2g-6.4g):6.4 g;
(4)无影响;
(5)不能;它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举一反三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将粗盐提纯,又可以说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右图)。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反思】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准确?       (填“准确”或“不准确”),
请说明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蜡烛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生成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O2  ▲  (填化学式),MnO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      ▲     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  ▲  法收集氧气。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
应的反应表达式为       ▲      (用化学式表示)。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置于试管中,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K2MnO4质量的方法,而是用了另一种实验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是正确的。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平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量相等,约为500ml.成分测定分析表明:吸入气体、呼出气体中各种成分百分比大致如下表所示: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它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1
0.96
呼出气体%
78
16.4
4.63
0.03
0.94
 
试设计实验或列举生活中事实证明我们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