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实验中学的小春和小玲同学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气体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设计方案并

(3分)实验中学的小春和小玲同学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气体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设计方案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分)实验中学的小春和小玲同学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气体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春:在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未发现明显现象。
小玲:在试管中加入2 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溶液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小玲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其方案中的实验
原理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小春的实验若继续进行,也能得到与小玲相同的结论。请你帮助设计后续方案: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释与结论】Ca(OH)2+CO2→ CaCO3+H2O 【评价与反思】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解析
分析: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溶于水中,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小玲方案中的实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Ca(OH)2=CaCO3↓+H2O
【评价与反思】
设计的方案为: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溶于水中,所以向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故填:向原试管中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
【解释与结论】CO2+Ca(OH)2=CaCO3↓+H2O
【评价与反思】
向原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变红色(或溶液变红)
(选择其他合理试剂也可)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与其它物质反应时的实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举一反三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_________(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点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
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碱性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酸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实验室有—瓶久置于空气中已经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乐乐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探究其成分。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内容。
【查阅资料】
(1) Na2O2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相关反应:2 Na2O2+2H2O = 4NaOH+O2
2 Na2O2+2CO2 = 2Na2CO3+ O2
(2)BaNO3溶液、NaNO3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猜想】 猜想Ⅰ:Na2O2、NaOH、Na2CO3
猜想Ⅱ:NaOH、Na2CO3           
猜想Ⅲ:Na2CO3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的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制直至完全溶解。
__________
猜想Ⅰ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___________
证明有Na2CO3存在。化学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证明          存在。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Ⅱ是成立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确定该固体物质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请你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1) Ba(OH)2是一种强碱,具有NaOH相似的化学性质。
(2)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提出猜想】猜想I :该固体是NaOH
猜想Ⅱ:该固体是Ba(OH)2
猜想Ⅲ:该固体是Ba(OH)2、NaOH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步骤②得出的实验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
(3)如果在上述实验中用稀硫酸代替硫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均相同,你可以判断出猜想       是成立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小李和小高同学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现象,他们先向盛装l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1)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他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猜   想】猜想一:全部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他们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们把下表补充完整:(温馨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②向所得溶液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小李认为在上述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二成立,你认为               (填“可行”或“不可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