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0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

(6分)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0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0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2)检验实验①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                   不起催化作用;在实验③中加入      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答案
⑴ 双氧水是水溶液,所以水不是催化剂
⑵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①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⑶ SO42-或硫酸根离子; CuCl2(或氯化铜)或Cu(NO32(或硝酸铜); Cu2+或铜离子
⑷ 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解析
分析:(1)根据双氧水是水溶液,一定含有水回答.
(2)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和检验方法回答.
(3)根据稀硫酸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但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判断硫酸根离子是否有催化作用;氯化铜或硝酸铜都能电离出铜离子,来判断铜离子是否有催化作用.
(4)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
解答:解:(1)双氧水是水溶液,一定含有水,本身分解速率慢,所以水分子不会是催化剂.
(2)氧气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稀硫酸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但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硫酸根离子不起催化作用;硫酸铜溶液中还有铜离子,可加入含有铜离子的其它物质来看铜离子是否有催化作用,加入氯化铜或硝酸铜溶液后,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铜离子.
(4)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证明物质是催化剂,必须同时验证这三点,前面已证明硫酸铜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还要证明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1)水分子;双氧水是水溶液,总是含水,所以水不是催化剂;(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①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SO42-或硫酸根离子;
CuCl2(或氯化铜)或Cu(NO32(或硝酸铜);;Cu2+或铜离子;(4)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点评:催化剂、催化作用是初中重要基本概念之一,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理解,对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探究等.
举一反三
(5分)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滴入适量烧碱,则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        (填“升高”、“降低”、“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型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__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3)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4)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碳酸钠不存在的实验。

(5)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然后,他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钠,请你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分)如图所示,在一具有刻度和可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足量白磷(温度达40℃时就能燃烧,现象与红磷相同),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管口与空气连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最后停在_______(填数字)刻度处。
(2)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1)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装置,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乙装置放在不透光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进行测试,发现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中产生了淀粉,而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没有产生淀粉。由此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已知石灰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把丙、丁两个装置都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经检测发现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产生了淀粉,而丁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没有产生淀粉。
由此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分)实验中学的小春和小玲同学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气体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春:在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未发现明显现象。
小玲:在试管中加入2 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溶液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小玲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其方案中的实验
原理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小春的实验若继续进行,也能得到与小玲相同的结论。请你帮助设计后续方案: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