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淑平同学在我市某食品厂生产的盒装饼干中,发现盒内有一小包东西,其上标有“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

(11分)淑平同学在我市某食品厂生产的盒装饼干中,发现盒内有一小包东西,其上标有“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1分)淑平同学在我市某食品厂生产的盒装饼干中,发现盒内有一小包东西,其上标有“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淑平决定对这包干燥剂展开探究。
(1)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触摸杯壁,感觉有点热。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和滤液。
(2)联系到空气成分和CaO的性质,她对白色沉淀物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只有 CaCO3
假设4:只有Ca(OH)2
其中假设   (填序号)不合理,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判断其它几种假设的合理性,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否定假设         。
②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沉淀物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只有假设            合理。
(4)从此,淑平同学明白了:
①“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有           性且      热。
②该干燥剂吸水后会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CaCO3。写出CaO变质生成CaCO3的最后一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③空气中的水份、氧气等能引起食品变质。一般采用                   
(写出两种方法)等包装方法可以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
答案
(2)  1      CaO + H2O = Ca(OH)2      (3)①   4    ②   2  
(4)①  碱 (或腐蚀性) 放      ②   Ca(OH)2 + CO2 = CaCO3↓+ H2O
③充气(如N2)包装     真空包装 (或放干燥剂、脱氧剂等合理答案)
解析
分析: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这是发生反应的整个过程,只要分析到这一程度,再结合相关实验现象就会完成相关的题目.
解答:解:(2)假设1中的氧化钙不可能存在,因为在溶液中它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假设1不正确,故答案为:1,Ca0+H2O═Ca(0H)2
(3))①加入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存在碳酸钙,故假设4错误.故答案为:4
②再取少量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形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故沉淀中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存在因此假设3错误,故答案为:2
(4)①因为干燥剂的主要成份是生石灰,吸收水分后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有强碱性,对皮肤、织物、器皿等物质有腐蚀作用;故答案为:碱,放
②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③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能引起食品变质,可以食品包装袋内冲入氮气,可以抽走空气真空包装等,故答案为:充气N2包装,真空包装
举一反三
(10分)小鹏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呢?小鹏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中的空白内容。
(提供: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若干朵、盛有水的喷壶、盛有稀醋酸的喷壶、干燥的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实验假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将上述提供的紫色干燥小纸花直接放入干燥的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向上述提供的紫色干燥的小纸花上喷水
 
是C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是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结论:                                                          
请写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小明同学发现往水中投放过氧化钙后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小明同学与本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可能是       
[设计实验]为研究反应后生成何种气体,小明使用如下图

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气体出口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假设成立。由此可知运输鱼苗时,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的主要目的是                                         
[实验反思]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明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会生成某种含有钙元素的生成物。开始小明假设该生成物为氧化钙,但通过思考: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化合物为氢氧化钙。
(1)请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明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有氢氧化钙生成。
 则该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
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实验1
2.0
 
 
实验2
a
MnO2  0.5
 

① 表中a的数值应是   。
②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③ 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
(2)同学们继续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连续发生如下反应,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
(I) 2KClO3 + 2MnO2="==2KMnO4" + Cl2↑+ O2↑;
(II)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I)K2MnO4 + Cl2="==2KCl" + MnO2 + O2↑。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拓展】氟利昂释放出的氯原子参与了臭氧层的破坏,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综合图中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写出臭氧层被破坏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瓶,盛放的药品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也可能是亚硝酸钠固体,该校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该瓶盛放的药品的成分。
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1413℃
【实验过程】化学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        ,目的是    。
(2)小明同学根据小华的实验判断该药品的成分是       。他又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其实验方案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