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则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A.排水法B.向上排气法C.向下排气法D.排水法与向下排气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则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A.排水法 | B.向上排气法 | C.向下排气法 | D.排水法与向下排气法 |
|
答案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我们只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我们对答案依次判断即可. A、排水法错误,故不可选; B、向上排气法正确,故可选; C、向下排气法错误,故不可选; D、排水法与向下排气法错误,故不可选. 故选B |
举一反三
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d______. (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用仪器的序号回答)______; ③确定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依据是______; ④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⑤检验二氧化碳时可能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水的滴加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为控制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除上图中可选仪器外还应补充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4)如果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停止加热前应先把______. |
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_或______(填序号)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2)陈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3)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可用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反应所需过氧化氢溶液要通过仪器b加入的原因是______; (3)连接装置应按照______、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并检查______; (4)打开仪器b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已加入催化剂)中,待导管口有气泡______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______盖住瓶口,移出水面,______在实验台上;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6)小明同学打开仪器b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锥形瓶(已加入催化剂)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仪器b的管颈有一段一段的液柱上升或回落,但集气瓶里却收集不到气体(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你认为该怎样操作才能收集到氧气______. |
林聪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你认为实验室可用该装置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其反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 请你说出用此装置制取气体的理由是______ ______. |
我县盛产马铃薯(俗称洋芋),马铃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少量生物活性物质.小铃和小薯在为H2O2分解寻找催化剂的探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把新鲜马铃薯放入H2O2中,洋芋表面产生了气泡,这是什么气体?在反应中马铃薯起了什么作用?小铃认为该气体是马铃薯中的有机物与H2O2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小薯认为该气体是马铃薯中的酶使H2O2发生分解反应而产生的氧气,马铃薯中的酶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她们按照各自的假设作了如下设计: (1)小铃的设计,可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填上图中装置序号),检验方法是______;推测洋芋的质量会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 (2)小署的设计,可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填上图中装置序号),检验方法是______;推测洋芋的质量会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