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一下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1)NaOH能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

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一下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1)NaOH能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一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交流】
(1)NaOH能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Na2CO3
(2)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
(3)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4)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
猜想一:固体全部为______.
猜想二: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______7(填“>”、“<”或“=”),说明猜想一成立.
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待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再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______色,说明猜想三成立.
【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探究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的组成,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26.6g待检固体,按如图所示过程实验(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参照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

(5)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6)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讨论与交流】NaOH的变质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了Na2CO3
【猜想假设】氢氧化钠可能没有变质,固体全部为NaOH;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因此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固体为Na2CO3
【实验探究】方案一: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若成立,则溶液呈现碱性,所以测定的溶液的pH>7;
方案二: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因此先用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再用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猜想三成立;
【归纳与总结】由于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无法判断判断猜想一是否成立,因此方案一的结论错误;
【探究与拓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生成CO2的质量:26.6g+178.8g+150g-351g=4.4g
设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y z4.4g
106
x
=
44
44g.
x=10.6g

73
y
=
44
4.4g
y=7.3g

117
z
=
44
4.4g
z=11.7g
26.6g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6.6g-10.6g=16g
则16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a,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b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16g a b
40
16g
=
36.5
a
a=14.6g

40
16g
=
58.5
b
b=23.4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3g+14.6g
150g
×100%=14.6%
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1.7g+23.4g
351g
×100%=10%
答: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
故答案为:【讨论与交流】CO2
【猜想假设】Na2CO3
【实验探究】>;红;
【归纳与总结】错误;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探究与拓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生成CO2的质量:26.6g+178.8g+150g-351g=4.4g
设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y z4.4g
106
x
=
44
44g.
x=10.6g

73
y
=
44
4.4g
y=7.3g

117
z
=
44
4.4g
z=11.7g
26.6g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6.6g-10.6g=16g
则16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a,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b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16g a b
40
16g
=
36.5
a
a=14.6g

40
16g
=
58.5
b
b=23.4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3g+14.6g
150g
×100%=14.6%
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1.7g+23.4g
351g
×100%=10%
答: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
举一反三
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______;猜想二:______.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____猜想一
正确
步骤2: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完毕后,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明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明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酚酞不变色,于是小明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拓展与应用】
(1)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处理废液只得到氯化钙溶液,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2)通过以上探究,如果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写一条).
【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
水煤气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气体燃料,一般用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CO2
【实验假设】
①可燃气只是CO
②可燃气体只是H2
③可燃气体是CO,H2的混合气.
【实验过程】
实验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水煤气中CO2,H2O已被充分吸收);

实验中,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且______,证明水煤气含有H2;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煤气含有另一可燃气体为______
【实验反思】
根据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实验应保证安全,防止中毒,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______
【实验拓展】
(1)实验后,乙同学认为欲检验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还有NaOH剩余,但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2)丁同学通过本次实验,结合查阅的资料发现,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两种无色溶液.正确的鉴别方案及结论是______.
小明对一含铁元素的黑色粉末状物质的可能成分做了如下几种猜测:①可能是Fe②可能是FeO③可能是Fe2O3④可能是
Fe3O4,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Fe3O4有磁性,可被磁铁吸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猜测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______(填序号);
(2)小华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Fe3O4.你认为小华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将黑色粉末加入到CuSO4溶液中,若出现______的现象,可证明黑色粉末是Fe粉;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查阅资料可知:浓硫酸能吸水,且不与CO2反应: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某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样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按下列过程进行实验:用过量稀盐酸溶解矿样(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用浓硫酸干燥所得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根据NaOH溶液的增重计算矿样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其中A为溶解矿样的实验装置,若已准备了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试管,为完成溶解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中至少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______.
(2)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某同学将经过准确称量的矿样加入试管后,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当A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发现B中没有气泡,为准确测定该石灰石矿样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同学应该______.
(3)下列情况一定不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开始前用纯净的氮气除去实验系统内残留的空气
B.让气体快速通过盛有浓硫酸和NaOH溶液的洗气瓶
C.装置C右端导管口连接一个能吸收CO2和H2O的装置
D.实验结束时,整个实验系统内保留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E.用经过准确称量的呈块状的石灰石试样直接进行实验
(4)将插入NaOH溶液下端的导管改成多孔球泡(如图中的D),能让NaOH溶液更好地吸收二氧化碳,其理由是______:
(5)某次实验时,称取了10.0g矿样,经正确操作后,测得C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增加了3.6g,则该次实验时测得该矿样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步骤,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