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4)           个条件,只要破坏      (5)          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1]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6)                   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7) 
                                    
答案
(1)点燃蜡烛,蜡烛可燃
(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3)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4)3
(5)1
(6)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7)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举一反三
某活动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的CO(H2C2O4·2H2OCO↑+ CO2↑+3H2O),做炼铁原理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设计以下装置(图甲、图乙)。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有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蒸发皿⑤铁架台(含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⑦集气瓶
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为了获得干燥纯净的CO,A、B两装置中应分别存放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选择图甲处理尾气,实验时应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灯。图乙与图甲所示的尾气处理方法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5)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尾气直接通入氯化钯溶液中进行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PdCl2+H2O==Pd↓+ CO2 + 2R,其中R的化学式为                    。此法与上述方法相比除了具有图乙比图甲所示方法的优点外,从实验角度看它还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 g/em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1)反应原理: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2)提出假设: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规格、反应温度有关。
(3)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4)实验结论:                                             
(5)绘制图像: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问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借助简单计算请在右图中画出实验②和③中
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说明:可以用铅笔画曲线。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里。
(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玻璃棒、干燥器等。
(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                       (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科代表小聪与小明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猜想: ①科代表小聪猜想:活动性X大于Y。 ②小明同学猜想:活动性Y大于X。
(1)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2)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_______。实验室急需一定量的Y粉末,科代表小聪认为可用现有的X金属粉末和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表内。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