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28层高层公寓起火。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整栋楼被大火包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28层高层公寓起火。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整栋楼被大火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28层高层公寓起火。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整栋楼被大火包围,楼内有不少居民没能及时撤离。
(1)助长火势的元凶是:着火建筑周围搭满的脚手架,违规包裹了大量易燃的尼龙(聚酯乙烯)织网、踏板为可燃的竹片板、使用聚氨酯[化学式:(COONH)n]泡沫等易燃材料作保温材料,以致火灾迅速向及周边蔓延。尼龙、聚氨酯材料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天然有机高分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聚氨酯在燃烧的时候会大量释放有毒烟气,其中一种成分可以很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这种气体是  
(2)此次大火约有100多人伤亡,其中大多数人是因窒息所致,导致窒息的原因是  ;一些居民为逃离现场而击碎窗户玻璃,玻璃破碎的迅间,室内的火势反而增强的原因是  ;一些居民慌不择路,从10多层的高楼沿高温的脚手架跳下,造成严重的烫伤和摔伤,若你在现场,你选择的逃离方式是  
(3)聚氨酯材料是一种外墙保温材料,其保温效果好,但阻燃效果很差。Mg(OH)2是一种新型环保的阻燃剂,可以添加到聚氨酯材料中增加其阻燃性,它在受热时(340℃-490℃)发生分解,产生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活性MgO。该化学方程式为  ;Mg(OH)2的阻燃原理是  
答案
(1)合成有机高分子   CO(或一氧化碳)
(2)燃烧消耗了室内大量氧气  空气的涌入,快速补充了氧气,使得燃烧加剧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开浓烟,匍匐快速下楼(或其它正确方式)
(3)Mg(OH)2MgO+H2O↑ 反应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生成的MgO不燃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继续发生
解析
分析:(1)根据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定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和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回答.
(2)根据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以及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回答.
(3)根据氢氧化镁的性质,以及灭火的原理回答.
解答:解:(1)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人工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尼龙、聚氨酯属于塑料;聚氨酯是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造成中毒.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火灾发生时可燃物燃烧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人缺氧而窒息死亡;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碎窗户玻璃,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火灾现场产生的烟草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易聚集在屋顶处,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开浓烟,匍匐快速下楼.
(3)氢氧化镁在受热时(340℃-490℃)发生分解,产生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活性MgO,故方程式为:Mg(OH)2MgO+H2O↑;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氢氧化镁分解反应吸热,使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生成的MgO不燃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阻止燃烧继续发生.
故答案为:(1)合成有机高分子;CO(或一氧化碳);(2)燃烧消耗了室内大量氧气;空气的涌入,快速补充了氧气,使得燃烧加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开浓烟,匍匐快速下楼(或其它正确方式);(3)Mg(OH)2MgO+H2O↑;反应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生成的MgO不燃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继续发生.
举一反三
制造下列物品需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A.雨衣B.食品塑料袋
C.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手柄D.矿泉水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生活用品中,不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A.陶瓷B.青铜C.聚乙烯D.棉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时装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布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
A.羊绒B.棉布C.涤纶D.真丝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生活用品中,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