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6分)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6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四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1分)表明他什么思想?(1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1分)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1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1分) (4)综合材料一、四中的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
答案
(1)商鞅 根据时代变化和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 奖励耕战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通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
解析
试题分析:(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大意是说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 ,体现了商鞅的变法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图片体现了商鞅变法中“奖励耕战”的措施。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后来由于商鞅作法自毙而遭到五马分尸,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可从改革应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改革应有坚定的意志等。 |
举一反三
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西周时期 | B.春秋战国时期 | C.秦汉时期 | D.三国时期 |
|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他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他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时代7(8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 (3)两位治水专家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 |
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6分)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4分) (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