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

(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 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 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据材 料二、三结合所学,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目的:宣扬中国皇帝的德威(1分)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1分)
(2)闭关政策(1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对西方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1分)但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逐渐落伍。(1分)
(3)“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2分)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重在考查郑和下西洋依据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的条件:①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时间: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书上的表格)。 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中国皇帝的德威;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依据所学闭关政策 含义: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实行的原因:①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②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表现:①限定通商口岸;②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③提高关税,抑制进口;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对我国社会的影响: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好的影响);②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即可以得出答案
(3)依据所学,闭关锁国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可以得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材料三所述,隋唐时期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比较发达,对国家的发展繁荣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最终使国家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以可以得出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据材料一回答:
(1)图中这条通道是什么?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2分)
依据材料二回答:
(2)图中的两位唐代文化使者分别是谁?有什么贡献?(4分)
(3)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
依据材料三回答:
(4)永乐三年是谁统治时期?该船队最远到达哪里?(2分)
(5)此事件有何意义?(1分)
依据材料四回答:
(6)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
感悟: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主要特就是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根据下面线索回答问题。
探究一:“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此话出自谁之口?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
探究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2)此话出自何人之口?如何评价他?(2分)
(3)此人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1分)
探究三:清朝的两位皇帝为巩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4)康熙帝御驾亲征攻打谁的入侵?在哪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2分)
(5)乾隆帝亲自派兵平定的谁的叛乱?在新疆设立了什么机构?(2分)
(6)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冲破沙俄的包围回到新疆,乾隆帝接见其首领
是谁?(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⑴秦始皇,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残酷的暴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⑵这是唐朝皇帝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字碑。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⑶ 清朝康熙帝六岁登基,在位六十年,政绩显赫,请问他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做了哪些努力?
⑷由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科学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前期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下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册封五世达赖 
②设驻藏大臣 
③设台湾府
A.②①③B.①③②
C.①②③D.③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