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了白头仍未中进士。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

(14分)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了白头仍未中进士。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了白头仍未中进士。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1分)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3分)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何作用?(2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造成了何种影响?(2分)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2分)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答案
(1)隋朝(1分)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和学员;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3分)
(2)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2分)
(3)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只要求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2分)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分)
(4)相同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2分),清朝前期采取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科举制度。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的变化: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和学员;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的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又发生的变化: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只要求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
举一反三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
A.选择题B.填空题C.问答题D.作文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秦朝B.隋朝C.唐朝D.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