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8分)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8分)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8分)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论禹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千里长河”(“此河”)是指哪条河?现在它又在担负起什么新使命?(2分)
⑵材料中的“禹功”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
⑶两位诗人对此交通动脉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⑴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1分);肩负起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新使命(1分)。
⑵大禹治水(1分)。
⑶胡曾认为隋朝灭亡在于大运河的开凿(1分);
皮日休认为若无隋炀帝奢侈腐化,修大运河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1分);
同意其中之一观点均可,关键在于言之有理,论证有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千里长河”指大运河,现在又担负起南水北调工程的新使命。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禹功”指大禹治水。
(3)根据所学知识,两位诗人对大运河的评价:胡曾认为隋朝灭亡在于大运河的开凿;
皮日休认为若无隋炀帝奢侈腐化,修大运河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同意任何一种观点都行,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和理解,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举一反三
《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秦朝B.东晋C.隋朝D.元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皇帝到扬州去看琼花B.进行南水北调工程
C.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D.皇帝要巡游享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杨坚B.李世民C.武则天D.朱元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一统
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