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9分)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摘自《田令》材料二:⑴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9分)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摘自《田令》材料二: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9分)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摘自《田令》
材料二:

⑴依据材料一,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
⑵本次改革对日本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一次改革与它相似。请说出改革的名称。(1分)
⑷从这两次改革,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2分)
⑸分析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主要的信息?(2分)
⑹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持什么态度,以保持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2分)
答案
(1)大化改新(1分)。
(2)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分)
(3)商鞅变法。(1分)
(4)启示: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改革使强国之路,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任意一点1分,共2分)
(5)日本否认侵略的历史;右翼势力抬头和军国主义复活阻碍着中日健康关系的发展。(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共2分)
(6)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胸怀相机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日关系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及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第(1)题,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准确认识,由材料中“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中“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的内容。
第(2)题,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影响的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646年元月,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第(3)题,考查学生对比较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春秋战国时期”。联系已学知识可得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是商鞅变法,两者都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改革。
第(4)题,考查学生对改革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前面几问对两次改革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改革使强国之路,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
第(5)题,考查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认识,图一反映的是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图二反映的是日本否认历史,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否认侵略的历史;右翼势力抬头和军国主义复活阻碍着中日健康关系的发展。
第(6)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归纳分析时需要结合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中心,由此可以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胸怀相机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自7世纪初叶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中间力量。
(1)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改革是仿效中国哪个时期的制度进行的改革(3分)
(2)当时主持改革的天皇是谁?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
(3)以日本这次改革为鉴,你认为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什么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杨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同学们归纳总结俄国、日本历史的重要内容,在批阅时发现张静同学的作业中存在五处错误,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她改正过来。
1858年3月3日,沙皇彼得一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法令,这次自下而上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亚洲的日本在孝德天皇政府的领导下也在进行改革。这场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且使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对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欢迎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D.作者可能是遣唐使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收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主要是学习和借鉴了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B.麦地那C.麦加D.大马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