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分)
答案
(14分)(1)“自强”(2分),创办军事工业(2分)
(2)“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2分) 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 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分)
(4)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1分)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1分)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和措施。解答本题一定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的口号和措施,解答时就一定要根据材料一来解答,材料一中“御侮”“自强”告诉我们口号是“自强”,措施是创办军事工业。
(2)本题主要考查张謇弃官经商的原因及其在创办实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题同上一题一样,一定要依据材料二来回答,材料二告诉我们张謇弃官经商的原因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刺激,要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他在办实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等困难。
(3)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这场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从材料四的图片来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如图1);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如图2);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如图3)。
举一反三
(10分)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3分)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4分)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打倒孔家店”
③“自强”“求富”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明治政府建立后,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这里的“他”是指
A.曾国藩B.李鸿章
C.张之洞D.左宗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举办新式教育事业,洋务派首先感到的是急需翻译人才,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招收满族学生入馆学习,除学习外文外,还学习汉文。以后又陆续设立了一批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主的学校。为了适应近代化工业的需要,洋务派举办了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的各类学堂。洋务派还开办了以建设新式海陆军服务的各类军事学校。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举办新式学校的特点,并指出其直接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分)
(3)综合,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什么相同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