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清朝统治B.加强国防实力C.抵抗外来侵略D.启动中国近代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清朝统治B.加强国防实力C.抵抗外来侵略D.启动中国近代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B.加强国防实力
C.抵抗外来侵略D.启动中国近代化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目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所以答案选A。
举一反三
列表题(本大题共20分)
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列出表格
材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不断探索,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请你结合材料中提示的信息和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着“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这一主题列出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时间或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标志性事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以来后,中国先后派遣了10余艘舰艇奔赴澳大利亚以西印度洋“疑似残骸”海域全力搜救。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哪一时期(   )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
C.抗日战争D.新中国成立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加进来。
【天朝之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
(1)从乾隆话语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结果如何?(3分)
【富强之梦】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为了国家、民族的富强之梦,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
(2)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代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分别创办了什么企业(请各举一例)?(2分)
【独立之梦】
“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
(3)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举两例即可)?(3分)
【复兴之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摘自***《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你认为,中国人民应该怎样才能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面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70年前后,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先后接见了来自日本与中国的两批使节。他看到的景象是“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求政治原理,谋求回国作根奉之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只问某厂的船炮造的如何、价值如何。”因此他预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
材料二: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詹的德国来作持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材料三:中圆******在德国提及日本制造屠***了30多万中国人民的南京大屠***。日本外务省29日已就此向中方提出抗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南京大屠***表示:“不否认旧日本军在南京进行的***伤及掠夺行为+但关于死难者人数存在各种意见,日本政府来予断定。”
——环球网报道
(1)材料一中中日两国派人到德国学习,是因为两国都在进行着关乎本国命运的改革,
两国的改革性质有何不同?(2分)
(2)俾斯麦的预言在材料二中提到的哪一年应验?(1分)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
么影响?(1分)
(3)结合材料一,那时德国因经济突飞猛进而受到亚洲国家热捧,这与什么事件有关?(1分)该事件与1914年的人类浩劫有何内在联系?(1分)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走出僵局?(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