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给奕的信材料二:洋务派在兴办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给奕的信材料二:洋务派在兴办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给奕的信
材料二: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陆海军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而最主要的是财政困难。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请举一个洋务派“觅制器之器”的例子?(2分)在“求富”的口号下,李鸿章创办了哪一著名民用企业?(2分)
(2)洋务运动***的标志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处于怎样的地位?(2分)
答案
(1)江南制造总局(2分,符合题意即可);轮船招商局(2分)。
(2)甲午战败(2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2 分);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分)。
解析
此问实际考查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等。
赤裸裸地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学生还有要扎实地复习,不会无话可写,***的标志是甲午战争战败,根本原因是只学习西方科技,不学习制度,落后封建制度并没有变更;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举一反三
材料解析题:(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根据相应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是近代史上哪一场重大改革?(1分)
(2)洋务运动采取哪些措施“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是指什么? (4分)
(3)从政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与中国的辛亥革命有什么不同?(从两个方面比较不同点即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9世纪六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化探索开端是哪一事件?前期创办的企业性质是什么?(2分)
(2)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哪次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中反映“1921年”社会现象的大事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在近代化的探索中,洋务派和革命派走过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 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
……  
同治二年 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
同治十一年 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同年 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  
光绪七年 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光绪八年 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
……
光绪十四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1)据材料一,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洋务派为什么重视“新学”?(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4分)
(3)对比上述材料,说明洋务派与革命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认为近代历史学家与传统史学家的区别之一在于“求得其(历史事实)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公车上书B.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C.启蒙运动→洋务运动D.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建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盖棺尚未定论。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80字)。
材料一:学者翁飞指出: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古今中外有很大不同。赞之者,如梁启超认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贬之者,则多以“卖国贼”三字以蔽之。
材料二:凤凰网专栏作者王龙说:李鸿章的脚跨进了新时代,而脑袋却还留在旧时代。
材料三: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一书中写道:在欧美列强的眼里,李鸿章失败的大手笔非但没有伤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个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认定李鸿章是近代清国代表文明智慧的伟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