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

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待。”
——《曾国藩全集》
材料二: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但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为了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
材料三: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败得失和现代化化建设成就的影响这个问题上,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看法:①中国改革是成功的,有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奇迹论”;②中国改革不成功,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③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国力提升迅速,但缺乏透明度,甚至有人提出“中国威胁论”。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赶超英国的“大跃进”是否可行?为什么?结果如何?(3分)
(3)试以“中国奇迹论”或者驳斥“中国威胁论”的相关史实加以佐证。(3分)
答案

(1)动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制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原因: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展。
(2)“大跃进”运动严重脱离实际,不可行。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导致浮夸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等。
(3)“中国奇迹论”:经济增长实现了持续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大国等。驳斥“中国威胁论”:新中国以来,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善了同美国、苏联等大国关系,密切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2001年加入WTO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中国的强盛与繁荣也造福于世界等(类似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材料一的信息“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发动的时候,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的侵略,所以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勤远略,剿发捻,维护清朝统治,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先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近代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经济和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同时,洋务运动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的大跃进是主观脱离客观,不从实际出发,脱离了客观实际,因此不可行,原因是对国情认识不足,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导致浮夸风和共产风等错误泛滥,使国民经济遭受到了巨大损失,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3)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奇迹论是指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大成绩,经济增长,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大国等。对中国威胁论的驳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一些列的外交措施,很好的处理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创了外交局面的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善了同美国、苏联等大国关系,密切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2001年加入WTO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中国的强盛与繁荣也造福于世界等(相似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的过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一个过程,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以来经济上出现的错误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借鉴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去人为的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举一反三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
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
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以来170多年”应追溯到哪个事件?(2分)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6分)
材料三 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的主张是对的……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           ──《学习***》
(3)材料中的“***的主张是对的”在哪次会议上首次得到了肯定?(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分)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请说出***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强国富民的道路?(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2年的一天,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老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申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B.李四C.王五D.赵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猜谜是福州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下边谜语的谜底是福州历史名人(  )
A.林则徐
B.严复
C.林觉民
D.沈保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长技”是指
A.西方的思想文化B.西方的外交政策
C.西方的政治制度D.西方的先进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