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指的是
A.顽固派B.革命派
C.抵抗派D.维新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戊戌变法)。文中“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故选D。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举一反三
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批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家批评洋务派只知“师夷长技”,徒袭西艺之皮毛,未得西艺之要领。于是,他们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这里的“他们”为“得西艺之要领”采取的措施是
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④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中日关系的处理对两国,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为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许知远《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
(1)材料一中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结果如何?(2分)
材料二:如图

(2)看图中日历,80年前的这天,是每个国人没齿难忘的一天。这天发生了什么事件?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材料三:如图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3)图上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发展的结果如何?(2分)
(4)日本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也在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2分)
材料四: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5)中日之间这种“情感距离”的存在,不利于两国,也不利于世界。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何好的建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近代化探索中,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的变化,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