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D.创办黄埔军校,准备出师北伐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时间算起孙中山28岁时应该是1894年,结合所学1894年是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故选A项。
举一反三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建立B.《青年杂志》创办C.创立民国D.成为沿海港口城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壮哉!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道出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B.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形成了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1分)试用所学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1分)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1分)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2分)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某校的文史整合课堂上,同学们观看了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阿Q正传》,以下是同学们进行的评论,其中不妥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改变了社会习俗,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D.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封建的任务任重道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