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一幅世界地图。请将图中5个英文字母代号分别填入①——⑤中相应的横线内。每填对一个给1分,共5分。 ①.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一幅世界地图。请将图中5个英文字母代号分别填入①——⑤中相应的横线内。每填对一个给1分,共5分。 ①.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一幅世界地图。请将图中5个英文字母代号分别填入①——⑤
中相应的横线内。每填对一个给1分,共5分。
①.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            ②.美洲黑人的故乡是                
③.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的地区是           ④.电灯的发明者所在的国家是         
⑤.沟通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的航线是              
答案
①. C      ②.  D    ③.    B     ④. A      ⑤  E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所学知识,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图中C指的是英国。
②.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为了赚取财富,欧洲奴隶贩子将大批非洲黑人乘船带到美洲,卖给美洲种植园主。美洲黑人的故乡是非洲,故选D项。
③.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的地区是南美洲,故选B项。
④.电灯发明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故选A项。
⑤沟通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的航线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故选E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识记能力。本题以世界地图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通过图文结合、有效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
材料一:西欧罗马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权力好比太阳。”基督教神学是
一切知识的顶峰,凡与宗教神学对立的主张和言论均视为“异端”。
——川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写到:自己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在地狱里,他看到了已故教皇和当时还活着的教皇正在受刑,但丁高兴地说:
“真是罪有应得!”                          ——《世界文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古时代西欧的哪一历史现象?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2)材料二介绍的是但丁哪一部文学作品? 根据材料指出,这部作品的观点与材料一
有何冲突? 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3分)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文艺复兴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虽然奥运会结束了,但是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却永远留在中国。下列哪件事情和“人文”理念相符?
①汶川大地震发生当天,温总理立即前往四川指挥抗震救灾
②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
③在26路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学生为年过七旬的老奶奶让座
④小强同学为了在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前往某寺院祈求佛祖保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下列属于印第安人的苦难包括
①殖民者掠夺土地
②种族屠***
③奴隶贸易
④强迫劳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新航路的探寻中,最先到达东方的航海家船队是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马克思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是经过哪条贸易要道,(1分)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1分)
(2)中国的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 “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2分)它们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从两段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