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五年计划;成果: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工业体系。
(2)问题: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兴奋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前后重心: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a、以经济建设中心b、遵循经济规律c、坚持改革开放。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 ”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题型:安徽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于1953年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提前完成,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不是“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D.青藏公路通车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之役”的是[     ]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现失误”指哪三次重大的失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