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

(10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
请回答
(1)完成下表: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4分)
 
两大敌对集团
分裂后果
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
三国同盟和         
世界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分裂
轴心国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2)据材料一,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2分)
(3)据材料二,列举欧洲联合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2分)。促使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因素有哪些?(2分)
答案
(1)三国协约;同盟国;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反法西斯战争。(4分)。
(2)工业革命;美苏两极格局(2分)。
(3)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2分)。战后美苏主宰世界,欧洲国际地位下降;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为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分析题,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此题有两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进行考查
此小题以表格的形式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据材料一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可知是指两次世界大战,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已知。据图表即可按题文要求填写:
 
两大敌对集团
分裂后果
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
三国同盟和 三国协约       
世界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发动的非正义战争                     
第二次分裂
轴心国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法西斯战争                   
(2). 此小题根据材料一所给信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此题分设两个问题进行考查。一问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一问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第一问所问的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主要是英国最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第二问根据丘吉尔的言语可知,二战后英国地位下降美苏成为世界格局的两个最主要力量,即两极格局形成,据题意即可答出。
(3)此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考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此题分设两问,一问要求列举欧洲联合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一问促使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因素有哪些?第二问是第一问的延伸。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问欧洲走向联合的连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欧盟。。第二问需要结合材料和思考进行归纳总结: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地位下降,美国为和苏联对抗,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为摆脱控制和提升国际地位,为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国逐步走向一体化。
举一反三
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 一直以来,工业与整个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我国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艰辛、曲折、骄傲和光明的前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担当起救国和强国的神圣使命。      ———摘编自人教网
请回答:(1)在理解材料一中“现代化”含义的基础上,说出材料一中最早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是哪一国家?是通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完成这种转变的?(2分)
(2)材料二中发生的变化源于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分)
(3)结合材料三,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是通过哪一重大行动来实现工业化的?(1分)在此次重大行动中,对日本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措施和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措施是什么?2分
(4)在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同时期中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尝试,中国工业化是从武器近代化开始的,由此开始了哪一救国图强的运动?(1分)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式启动,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一切是从哪一计划的实施开始的?(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后期,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使天皇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
C.“文明开化”D.发展近代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D.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前”是指什么战争前?(1分)引爆欧洲“火药桶”的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战役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哪一战役?(1分)
(2)材料二中英国正参与哪一场大战?(1分)这场大战中转折点战役是什么?(1分)
(3)以上两场战争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
(4)通过对两场战争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