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

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苏联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权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俄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列宁和斯大林的带领下,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带领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英法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原因除了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外,还有苏联根据自己的国情开创的经济建设之路,题目中 的A,B,D三项都不是苏联成为豆粥第一工业国的原因,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苏联经济发展原因除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外,还有苏联根据国情制定相应经济政策的缘故,本题的迷惑项是D,学生很容易选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只是起了暂时的作用,其弊端是长期的,应排除。
举一反三
(7分)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相互借鉴。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主人所负的义务。人民创立了国家;人民通过一致的同意让国家继续生存下去。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处于困境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做为一种社会义务。”——罗斯福
材料三:“多种多样才能合成世界,有此有彼、又黑又白”——贺拉斯(古罗马诗人)
小题1: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1分)
小题2:“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对失业者进行援助?(1分)
小题3: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1分)
小题4:***是20世纪著名的改革家,1992年他面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提出判断是非的三个标准是什么(3分)
小题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1919年,俄国工人的吃用由国家统一配给B.1918年,俄国工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C.1920年,俄国农民必须把余粮都交给国家D.1922年,一农民将余粮拿到市场去销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期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去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可知当时苏联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农业集体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政府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公民和其他组织以促进生产发展,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或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或经济体制)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