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是新圣母公墓里赫鲁晓夫的墓地,墓碑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相互交叉构成,寓意深刻。(1)请你结合史实和碑意,扼要写出赫鲁晓夫改革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是新圣母公墓里赫鲁晓夫的墓地,墓碑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相互交叉构成,寓意深刻。(1)请你结合史实和碑意,扼要写出赫鲁晓夫改革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是新圣母公墓里赫鲁晓夫的墓地,墓碑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相互交叉构成,寓意深刻。
(1)请你结合史实和碑意,扼要写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功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苏联新经济体制从1966年开始正式推行,……一些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七·五”计划期间的增长速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农业年均增长率由2.3%增至4.2%,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由6.1%增至7.7%.国民收入由6.6%提高到7.7%.社会劳动生产率由6.4%提高到6.8%。 ……人们工资收入增加;肉、奶、蛋、鱼……等基本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以及电视、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摩托车、小型汽车等高档消费品的每百户拥有量都有大幅度增长;物价长期稳定,居住条件也有改善。
(2)70年代中期是苏联历史上人民生活最好的时期,俄罗斯人至今仍怀念这一时期的生活,但历史学家却把勃列日涅夫在这一时期的执政称为“保守倒退时期…停滞时代”。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针对经济发展中的“停滞趋势”和历次经济改革的不成功,提出了“加速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思想。
(3)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的实质和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功:前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过:改革不切实际,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作风急躁,导致改革朝令夕改;一味否定斯大林,造成人们思想混乱。
(2)两种看法都有道理。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了较大成绩,苏联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成为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改善。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加上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估计过高,再加上美苏争霸,使苏联经济发展日益迟缓,陷于停滞不前状态。
(3)目的:扭转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状态,解决社会危机。实质: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先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结果:没有摆脱经济困境,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举一反三
赫鲁晓夫改革
1.开始:________年,________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后,开始进行____。
2.内容:针对____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3.作用: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____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____的政治经济体制。
4.结果:________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期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推行改革的***是[     ]
A.勃列日涅夫
B.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②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③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思想的影响④外围的干涉[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相似之处有
①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③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是[     ]
A.同美国竞争
B.为了否定斯大林,树立个人权威
C.为了克服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D.为彻底改变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