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新中国成立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抓住“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等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的一次“左”的失误,导致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不合题意,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选A。
举一反三
名字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小杨两兄弟分别叫杨超英、杨赶美,他们最有可能出生在
A.抗战胜利时期B.新中国成立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历程。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历史事件?(1分) 指出当时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哪两个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导致这一事件发生?(2分) 简要分析这一事件导致的后果。(1分)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1992年南方谈话
(2)根据世界历史知识,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南方谈话的背景。(1分)并简述***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1分)
材料三    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了市场关系的作用,它构成了这一政策的核心。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三评述的是苏俄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什么?(2分)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自然灾害严重B.苏联撤走专家
C.“左”的错误泛滥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见下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