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和实验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真实、认真记录B.是否人为施加外界影响C.是否反复进行D.是否在实验室中进行

观察法和实验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真实、认真记录B.是否人为施加外界影响C.是否反复进行D.是否在实验室中进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观察法和实验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真实、认真记录B.是否人为施加外界影响
C.是否反复进行D.是否在实验室中进行
答案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实验法是在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因此二者的区别是否对实验对象人为地施加外界影响.
故选:B
举一反三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死昆虫,可以作为自制毒瓶的毒剂.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杏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杏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B瓶中除不加杏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0.3克重的蚱蜢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蚱蜢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题型:长沙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时 间
         蚱蜢的状态        
实验处理
60秒70秒80秒
A瓶:加入捣碎的杏仁,加水活跃不活跃死亡
B瓶:不加杏仁,加水活跃活跃活跃
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魔方格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为______.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______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3)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______(能或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_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某同学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把做实验用的树叶进行高温处理→把两套无菌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甲、乙两组标签→在无菌条件下把经高温处理的树叶分别装入两组无菌的培养皿,并盖上培养皿→在无菌条件下把准备的细菌放在乙培养皿内的树叶上,并盖上培养皿→将甲、乙两组都放在相同的适宜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
请分析并回答:
(1)实验开始时,把树叶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对树叶进行______.
(2)分成甲、乙两组的目的是为了做______实验,其中,______组属于实验组.
(3)把细菌放在乙组培养皿的树叶上,相当于细菌培养过程中的______步骤.
(4)实验结果是______组的树叶会腐烂,甚至会消失.
探究实验
生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小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然后他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
(3)小明在探究中做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
法布尔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研究昆虫行为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筛选法D.作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