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九年级(2)班在测量校内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中,第一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测量方案,并根据测量结果填写了如下《数学活动报告》中的一部分。(1)请你在方案一二中任选

某校九年级(2)班在测量校内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中,第一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测量方案,并根据测量结果填写了如下《数学活动报告》中的一部分。(1)请你在方案一二中任选

题型:青海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某校九年级(2)班在测量校内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中,第一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测量方案,并根据测量结果填写了如下《数学活动报告》中的一部分。

(1)请你在方案一二中任选一种方案(多选不加分),根据方案提供的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填写表中的计算过程、测量结果;
(2)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再设计一种不同于方案一、二的测量方案三,并完成表格中方案三的所有栏目的填写。(要求:在示意图中标出所需的测量数据长度用字母a,b,c…表示,角度用字母α,β,γ…表示)
答案
解:方案一
在Rt△ACD中,AC=DC·cotα,
Rt△BCD中,BC=DC·cotβ,
∵AB=AC-BC,
∴(cot30°-cot60°)DC=10,DC=10,
解得DC= 5(m),
∵AM=CN,
∴DN=DC+CN=DC+AM=(5+1.5)(m)(测量结果:)DN=(5+1.5)m;
方案二
在Rt△ACD中,AC=DC·cotα,
Rt△BCD中,BC=DC·cotβ,
∵AB=AC+BC,
∴(cot30°+cot60°)DC=20,DC=20,
解得DC=5(m),
∵AM=CN,
∴DN=DC+CN=DC+AM=(5+1.5)(m)
(测量结果:)DN=(5+1.5)m;
方案三(不惟一)
能正确画出示意图(测量工具):皮尺、测角仪;
(测量数据):AM=a,AC=b,∠DAC=α;
(计算过程)
解:在Rt△ACD中,CD=b·tanα,
∵DN=DC+CN,AM=CN,
∴DN=b·tanα+a;
(测量结果):DN=b·tanα+a。
举一反三
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的长为m,∠B=40°,则直角边BC的长是

[     ]

A.msin40°
B.mcos40°
C.mtan40°
D.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某中学九年级一班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周末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他们要在某公园人工湖旁的小山AB上,测量湖中两个小岛C、D间的距离,从山顶A处测得湖中小岛C的俯角为60°,测得湖中小岛D的俯角为45°,已知小山AB的高为180米,求小岛C、D间的距离。(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不取近似值)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河流两岸a,b互相平行,C,D是河岸a上间隔50m的两个电线杆,某人在河岸b上的A处测得∠DAB=30°,然后沿河岸走了100m到达B处,测得∠CBF=60°,求河流的宽度CF的值。(结果精确到个位)
题型:新疆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ABC中,∠C=90°,AB=1,tanA=,过AB边上一点P作PE⊥AC于E,PF⊥BC于 F,E、F是垂足,则EF的最小值等于(    )。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矩形ABCD中,AB=8,BC=10,点P在矩形的边DC上由D向C运动.沿直线AP翻折△ADP,形成如下四种情形,设DP=x,△ADP和矩形重叠部分(阴影)的面积为y。
(1)如图丁,当点P运动到与C重合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y;
(2)如图乙,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翻折△ADP后,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这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等于多少?
(3)阅读材料:已知锐角a≠45°,tan2a是角2a的正切值,它可以用角a 的正切值tana来表示,即(a≠45°)。
根据上述阅读材料,求出用x表示y的解析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提示:在图丙中可设∠DAP=a )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