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

(10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是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           可行的办法:
                                          
                                          
(4) 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      图,
沸腾时是       图。
(5)水中的声音在沸腾前响度    ,沸腾时响度     
(6)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看到水        (会/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7)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2分)
答案
(1)  96  (2)  98  (3) ① 用温水或热水                 
   用少量的水       。(为烧杯加一个带孔的盖子)
(4)  A   B (5)   、  (6)(7) B   。
解析
1、(1)为能正确的进行温度计读数,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要掌握沸点的概念,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3)掌握影响水沸腾所用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和水的初温.水越少、初温越高、加热过程中热量损失得越少,水到达沸点所用时间越短.
(4)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
(5)①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当水温接近沸点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大变小,使水剧烈振荡,产生“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②对水继续加热,由于对流和气泡不断地将热能带至中、上层,使整个容器的水温趋于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液体对气泡压强随水深度变小而减小,迅速到达液面而破裂,几乎听不到“嗡嗡声“,这就是“开水不响“的原因.
(6)要解决此题还要掌握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7)水沸腾前温度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正确的图象.
2、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
故答案为:96℃.
(2)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故答案为:98.   
(3)水越少、水初温越高,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可以采用温水或热水;用少量的水;(为烧杯加一个带孔的盖子)等方法.
故答案为:①用温水或热水;
②用少量的水.
(4)水在沸腾前,水温较低,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又同时有一部分水蒸气会马上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少,且会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因此图A是沸腾前的情形;
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形成图B的情形.
故答案为:A;B. 
(5)①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遇低温的水而出现液化变小,同时引起水的振动,产生较大的声音.
②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气泡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几乎听不到“嗡嗡声”.
故答案为:大;小.  
(6)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撤去酒精灯后,水将吸不到热,所以水会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会. 
(7)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不断吸收热量,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象B是水沸腾的图象.
故答案为:B.
点评:①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气泡的变化是直观判断水是否沸腾的依据,而气泡的多少与大小又是我们判断的重要标准.
②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中主要考查了有关温度计的读数及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还考查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并且考查得很全面.
举一反三
(9分)某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下图所示图线。
(1)由图可知:加热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腾;_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需不断_______,水的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2)如在水沸腾过程中,突然取走酒精灯,则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3)为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图中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
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
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
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
化的液体(如图)。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
体就_______成蒸气,并_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
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______成液体,并______
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蒸发和沸腾都属汽化现象
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C.蒸发和沸腾都在液体表面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
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1)(2)两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炒菜时,如果把沾有水的菜倒入热油中,会立即溅起“油花”;而把油滴入热水中,却不会溅起“水花”,这是因为水的      比油的低,水进入热油中迅速地发生了        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