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3分)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

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3分)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3分)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岩大约l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有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小题1: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2分)
小题2: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3分)
小题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的理解。(2分)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小题4:第④段中写“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那为什么父亲要带我走这条路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5: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 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请你谈谈这句话在结构及内容上的作用。(3分)
答案

小题1:从医院回家的途中,看到了美丽的白菊花,受到生命的启示(2分)。或者是看到了美丽的白菊花后,渴望要生长得像花一样美丽(2分)。仅答到看到白菊花只给1分。
小题2:父母对“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1分)白菊花给“我”的生命启示(1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和毅力(1分)。(意思相当即可)
小题3:(1)绽放是露出、现出、显出的意思(1分)(2)把“我”的笑脸比作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看到花以后的喜悦。(2分)
小题4:原因:父亲感到了“我”的忧伤,想让“我”从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中获得快乐(1分)用意: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为下文“我”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努力走出病痛打下伏笔(答到其中一点即给2分)。
小题5:结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答到其中一点即给分,1分)内容:升华主题或点明中心(1分)突出白菊花在“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问题,找到文中相关情节,联系上下文分析概括。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哪些”一词,要从“父母的爱护”“白菊花的启示”和“自己的努力”三个方面概括。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解释词义,然后点明比喻的修辞方法,再从表现“我”的心情方面分析概括,要使用评价语“生动形象”。
小题4: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找到与“我”有关的情节,从“我”的处境这方面思考父亲这样做的原因,理解父亲对“我”的关爱。
小题5:
试题分析:注意要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概括。结构上可从总结、呼应来考虑,内容上可以从点明中心突出文章的主题方面来考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2分)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山雄伟壮观。(佚名)
材料四: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告诉我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陈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一定要把环境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应坚决服从前者。因为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城市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无法恢复,而造成长期的灾难性后果。
A.城市建设要体现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B.环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是长期的必然的。
C.在城市建设中,环境效益是第一位的。
D.经济建设破坏城市环境,将无法避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4分)
以下是八年级(2)班进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时搜集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名日本右翼成员登上钓鱼岛 拟到最高点插国旗
中新网8月19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多名日本人19日登上钓鱼岛,称准备爬到钓鱼岛最高点,插上日本国旗。
据报道,日本150名右翼人士昨晚7时许由冲绳石垣岛出发,乘坐21艘船赴钓鱼岛海域进行“慰灵”活动,据了解其中还包括8名日本国会议员。 (中国新闻网2012年08月19日 08:33)
材料二:      
                                           
中国网10月30日讯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中国海监50、15、26、27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例行维权巡航,并对进入我领海非法活动的日方船只进行监视取证,同时严正声明我国主权立场,并对日船实施了驱离措施。 (摘自中国网   2012-10-30 14:55)
小题1: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你对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一定有所了解,请写出一句描写战争的诗词。(1分,古今中外均可)
小题2:请为材料二中的新闻补写一个标题。(1分)
小题3: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分)
班级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小题1:【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3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
小题2:【提取信息】根据下面的调查表,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36字。(3分)
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年份   纸质图书阅读   网络(电子)阅读
2010年  80.2%  19.8%
2011年  76.3%  23.7%
近两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
小题3:【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胡适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准确概括胡适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C )(3分)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A.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D.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