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列各题的空白处,每句1分,共10分。(1)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2)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完成下列各题的空白处,每句1分,共10分。(1)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2)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完成下列各题的空白处,每句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木兰诗》中表现军营条件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现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请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答案

(1)鸟向檐上飞 
(2)独坐幽篁里 
(3)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4)双袖龙钟泪不干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解析

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小题(1)——(4),都属于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但要注意背诵时将字记忆清楚。本题中要注意的字形有“幽篁”;(5)(6)属于理解性默写,这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对诗词内容吃透,然后背诵。当然一些易错字也要注意,如“朔”“柝”;(7)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古诗词归类整理,进行记忆。
举一反三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6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小题2:“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6分)
(1)                  ,可笑不自量。        
(2)桃李不言,                  
(3)须晴日,                  ,分外妖娆。 
(4)出淤泥而不染,                 
(5)《破阵子》一词中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送友游吴越》(唐·杜荀鹤),完成后面小题。(6分)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小题1:诗中描写吴越之地集市繁华景象的诗句是:                          
小题2:吴越之地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小题3:诗人认为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
①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则孤陋而寡闻。
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乐之者。  ④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
⑤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范仲淹《渔家傲》中用“__  ___   ____  ___   __”两句刻画了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显得苍凉悲壮;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一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小题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诗题中所提到的“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一句,有人认为写的是“访隐者不遇”的诗人日暮归来的情景,也有人认为是诗人想象隐者归来的情景。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