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

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②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②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元亮,陶渊明。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
小题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2分)
小题3:两首诗描写的时令相同,物候相似,情感为什么大相径庭?(2分)
答案

小题1: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势,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意对即可,答对偶给1分)
小题2: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依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隐逸田园的乐趣。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衷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意对即可)
小题3:因为诗人的处境、心情、修养等方面是不同的。(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古诗中常用拟人、比喻、对偶(对联)等修辞手法,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诗人的情感来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下一题提示,注意两诗虽然写景相似,但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语言轻快,语气轻松,主要是表达“喜景”之情,而第二首在结合注释②了解写作背景,再联想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抓住“更作风檐夜雨声”这一句仔细体会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小题3:
试题分析:古诗都是景语为情语,根据诗人所处环境、身世、性格不同来理解诗人情感的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第后面的题。(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题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小题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6分)
13.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白头搔更短,                 
(2)                 ,我言秋日胜春朝。
(3)松间沙路净无泥,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陋室铭》中写陋室清新、幽雅的环境的句子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4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小题2: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3)马作的卢飞快,                   
(4)               ,鬓微霜,又何妨!
(5)在古代忠君与爱国紧密相连,所以古代很多爱国诗人或词人留下了一些忠君思想的千古名句,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6)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正所谓“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不想被侵犯,也不会侵犯他国。(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填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①孔子所说的“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②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③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④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