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5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小题1:请用自

诗词赏析(5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小题1:请用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诗词赏析(5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语言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小题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新奇的手法写“愁”,试分析这样写好在哪里?(3分)
答案

小题1:(2分)示例:恼人的风趣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那些沾着花的尘土还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我却还懒得来梳妆。
小题2:(3分)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妙句。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征,发挥想像,从形、色、态方面描写其景象,可使用修辞手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载不动”分析作者所写“愁”之重,将抽象化为具体的形象,要使用评价语“形象生动地表达”“突出”等。
举一反三
语段(四)
《雨滴落下的时候》杨慧(黑龙江)
雨滴落下的时候,               小蜗牛真的是太可爱,当我的手指
我不愿意象那些行人             轻轻触摸它时,
选择躲避。在这个清凉之夏,     它会防备地忙把脖子缩回去。
我偏爱这长长的环山路,         呵,小蜗牛啊,
偏爱一个人在伞下彳亍地行走。   我不是坏人,你千万不要错怪。
像脚下这些洗澡的小蜗牛,       我只是觉得你走的太慢,
任雨水淋湿了凉鞋和白裙子。     我只是想借用我的力量,帮助你
一圈一圈的小雨泡               早一点找到你的同伴。
在路面上跳动着,               我只是想看着你们
拍打着一首雨中的歌。           能在雨中浪漫地说说话。
我只是……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小题2: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词的上阕中,一个“望”字领起以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出一层新的意境。作者表面上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作者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题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题3: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小题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
小题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蝈蝈与蛐蛐》,回答问题。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小题1:《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答:                                                                          
小题2: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
答:                                                                           
小题3:诗人以简约的诗句讴歌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