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完成下列题目。(6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阅读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完成下列题目。(6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完成下列题目。(6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小题1:从这首诗内容看,“万事非”中的“万事”是指哪些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不见老莱衣,无家寻弟妹,何处访庭闱,犹恐未同归
小题2: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3: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亲人的怀念,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答出3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多么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多少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何等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点评:诗歌的语言特别的简练,内涵却特别的丰富,所以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
小题2:试题分析:所谓以静衬动,写得实在传神。等到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自己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堪称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简直催人泪下。
点评: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题中常考的题型,那么怎样来分析呢,一般可以这样来分析:(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窠臼。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诗歌的内容,(2)诗人的处境,(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举一反三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小题2: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小题1:请根据诗文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诗人所见的山中美景。(2分)
                                                                         
小题2:这首诗短短四句,一句一景,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请说说所表达的主要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题1:“适”、“何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小题2:“好峰随处改”中的“改”能改为“有”吗?请说明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渔家傲   咏梅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①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②腻:光洁细腻。③绿蚁:代指酒。
小题1: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景象。(2分)
                                                                               
小题2:“此花不与群花比” 的“比”字有何妙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小题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