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欣赏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②戴花君莫笑,六幺③催拍④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⑤前。【注释】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

阅读与欣赏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②戴花君莫笑,六幺③催拍④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⑤前。【注释】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与欣赏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水天相接。②白发:老翁,这里是作者自指。③六幺:即“绿腰”,曲牌名。④拍:歌的节拍。⑤尊:通“樽”。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逐”字描写出游人追逐画船的情景,表现出喧闹的场面。“出”字描写出秋千时隐时现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
2.看到了作者乐观而忘形、沉醉其间的情态。
举一反三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蒹葭》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找出下列字词的近义词。 
(1)苍苍:______________(2)坻: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喻了时间的推移,每章后两句描写访求“伊人”而不得的迷惘之情。     
B.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的时间不懈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C.“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及。     
D.“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伊人”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她那“在水一方”的倩影一般。
6.《蒹葭》诗极具含蓄美,请你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欣赏。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_______一字相呼应,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周南·桃天》,回答问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之子:这个女子。②于归:出嫁。③宜:适合。④蕡(fén ):果实圆大之状。
1.“夭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灼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章开头的“桃之夭夭”运用的是什么写法?其作用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复沓的章句写法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灼灼其华”“有黄其实”“其叶蓁蓁”与诗的内容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