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书谢御史吴敏树(清)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

(10分)书谢御史吴敏树(清)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怒,命卒下奴,笞之。奴曰:“汝敢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他事削籍以归。
先生文章一时,喜山水,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②筇(qiǒng):竹杖。  ③屐:登山用的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命卒下奴                            (2)汝敢                      
(3)他事削其籍以归                      (4)先生文章一时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有宠奴常乘珅车中有足乐者
B.假他事削籍以归真无马耶
C.巡城遇何陋
D.遍游江浙密布字印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小题4:选文主要表现了谢御史的什么品格?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4分)(1)拉  (2)用竹板打  (3)借   (4)出名、闻名                  
小题2:(2分)D
小题3:(2分)谢芗泉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益”“遂”
1分,文句通畅1分)
小题4:(2分)选文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贵品格(1分)。事件:谢御史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的宠臣、焚烧和珅车辆。(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解释要牢记在心。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做到具体、精确。如这里“”应理解为“动词,用竹板打”。
小题2: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于是”;A:顺承连词/因为;B:代词/语气词;C:代词/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②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又何焉                  ⑵.一作气
⑶.之                      ⑷. 召任座而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⑵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小题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小题4: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领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题。(10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ou)隅:屋角。③匹夫:百姓。
小题1:解释甲文和乙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秀:               ②颓然:         
③衣:               ④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 
小题3:【甲】文中作者醉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4:阅读【乙】卫灵公是怎样的一个人?(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 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阿:古地名。②鄄(juan):古地名③饰诈:掩饰,欺诈。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寡人之耳者_____(2)年之后______(3)言日至_____ (4)田野不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甲、乙两文,分条概括出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小题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王     (2)时时而
(3)高缭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
小题2: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小题3: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