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单衣顺母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娶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①,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

闵子骞单衣顺母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娶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①,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闵子骞单衣顺母
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娶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手冻,数失韁靷,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遣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父惭而止,后母改过,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孝子闻于天下。
注释:①子骞与芦花絮衣:(后母)用芦花花絮给子骞做棉衣。②韁靷:这里指缰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2分)      
⑴孝敬无   怠:                   ⑵遂以三子平   均: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
小题3:闵子赛的行为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1)怠:懈怠  (2)均:平(各1分,有错即不得分)
小题2:子骞跪在地上请求(父亲)说:“母亲(若)在,只是我一个寒冷;母亲(若)离去,三个儿子都寒衣单薄。希望父亲大人三思呀。”(2分)
小题3:真诚化解恩怨;美德换回亲情;宽容与真诚能让感化一切。(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寒”“ 单”“思”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再联想生活实际思考其中人物的行为和事件本身所说明的道理。
举一反三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B.科举制度起于隋唐。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是参加乡试得中“亚元”,这一级别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C.《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D.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小说名著《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南霁云①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张巡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④,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南霁云:唐代张巡部下的重要将领。②贺兰:唐代河南节度使。③浮屠:佛塔。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贼以刃胁降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策之不以其道B.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C.一儿以日初出远D.以其境过清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本文前后主要叙述了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的英雄形象。
B“拔所佩刀断一指”,“抽矢射佛寺浮屠”这些举动分别可以看出南霁云忠贞刚烈,嫉恶如仇的性格。
C南霁云向贺兰求救,但是没想到贺兰胆小怕事,不肯出兵救援,最终导致睢阳城失陷。
D南霁云和张巡都是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之人。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延霁云坐 延:                        ②云虽欲独食: 虽:          
③以示贺兰 示:                        ④贼以刃胁降巡 降:            
小题4:翻译句子。(4分)
(1)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2分)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桑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数人,缚其馀。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⑵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选自欧阳修《桑怿传》,有删改)
【注释】①桑怿: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属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任选4个作答)
伛偻提携(     ) ⑵ 杂然而前陈者(     )⑶ 见民避溺者(     )        ⑷ 遂弃其粟(     ) ⑸ 粟尽乃止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小题3:欧阳修说:“怿,可谓义勇之士。”请结合【乙】文内容作具体阐释。(2分)
小题4: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甲文以“乐”为核心,描绘了游宴之乐的美好场景,突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B.乙文中的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是“以舟载民”“汝旁县为之无盗”。
C.两文中“醒能述以文”“独提一剑以往”“将以舟载之”中的“以”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D.甲乙两文“记”“传”一体,写景写人都充满激情,妙趣横生,又都渗透客观评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这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一件事:“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仿照示例,写一段广告词,不超过60字。
物件:金箍棒(《西游记》)、人力车(《骆驼祥子》)、绿色礼服(《最后一课》)
示例:鹅毛扇(《水浒传》)——人称“小诸葛”的吴用,轻摇着这把鹅毛扇,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小题1:读名著,赏人物。根据提供的名著信息,在下列空白处填上相关的内容。(3分)
读《        》(填名著),我们认识了觉醒的爱国知识分子范爱农;读《童年》,我们从   (主人公)身上感受到了不屈不挠的美好品质;读《骆驼祥子》,我们认清了自私自利、残忍霸道的车厂老板         (填人物)的丑陋本质。
小题2:读名著,写故事。请简述下列精彩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60字左右,3分)
倒拔垂杨柳(出自《水浒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