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不敢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结友别足肤皲裂不知
B.蒙始就学以衾拥覆,久而
C.大兄何见事晚乎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D.蒙辞军中多务无从致书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4:甲、乙两文同为劝学,试分析孙权的劝学和宋濂的劝学有何不同。(3分)
答案

小题1:(1)再(1分) (2)超过(1分)
小题2: B (才 2分)
小题3: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3分) 
小题4:孙权先指出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 ,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3分,孙权和宋濂劝学的要点各1分,表述流畅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逾”的意思:超过。文言文中实词意思,一定要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的第一个“而”是就的意思,第二个是表转折,却。C中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后一个是助词,意思相当于“的”,“。D中第一个“以”是用的意思,第二个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所以答案应为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小题4:
试题分析:解此题要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总结出孙权和宋濂不同的全血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版》,完成后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小题1:填空。(4分)
(1)《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以”是“用”的意思,《曹刿论战》“必以分人”一句中“以”是“把”的意思,文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一句中“之”是“到……去”的意思,《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一句中“之”是“这件事”的意思,文中“唐人尚未盛为之”中 “之”的意思是:       
(3)本文中“持就火炀之”和“瞬息可就”的“就”的意思分别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用讫再火令药熔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本文介绍活板突出了其“活”的特点:字是活的,如:“                      ”;字印数目是活的,如:“                              ”。在说明毕昇活板印刷的工序时,介绍了刻字、       、排版、印刷等几道工序,最后还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耕于南阳 (     )
攘除奸凶 (      )         ④以其咎 (        )⑤深入不毛(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题3:选段分别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托孤三件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往事,其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老夫发少年狂   聊:  (2)挽雕弓如满月  
(3)先帝知臣谨慎     谨慎(4)夜忧叹        :   
(5)庶竭驽钝         驽钝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每句只标一处)。(2分)
(1)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           (2)故 临 崩 寄 臣 以 大 事 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诸葛亮的理想与追求是“            ”,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苏轼的理想与追求是“                        ”,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②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③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②诮(qiào):责备。③责:通“债”,外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喜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 ②扶而道之(      )
③我固闻之矣(      )            ④恐其父之不能也(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邑丈人有市而醉归者”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送孟浩然广陵B.黎丘之鬼效其子
C.欲遇而刺***D.心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小题4:读了上面的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闵子骞单衣顺母
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娶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手冻,数失韁靷,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遣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父惭而止,后母改过,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孝子闻于天下。
注释:①子骞与芦花絮衣:(后母)用芦花花絮给子骞做棉衣。②韁靷:这里指缰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2分)      
⑴孝敬无   怠:                   ⑵遂以三子平   均: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
小题3:闵子赛的行为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