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虽然,公输子为我为云梯 / 虽杀臣,不能绝也 | B.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 | C.公输子之意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D.吾知子所以距我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3分)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述墨子是怎样劝说楚王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3分)D 小题2:(3分)荆楚这个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只有区区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宫殿和茅草房一样。这是意译,用词有调整。 小题3:(4分)示例:墨子先设喻,举了一个患偷窃病的人的例子,诱导楚王沿着他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得出“必为有窃疾矣”的结论。继而将楚国和宋国对比,并类比患偷窃病的人,得出“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的结论。对楚王,墨子婉言相劝,一步步诱导楚王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致使楚王不得不称“善”赞同。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即使虽然。B、名词,宫殿形容词,高。C、用意意趣。D、……的原因。这题考的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再结合具体的语境看哪个更恰当。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是直译,意译为辅。这个句子也主要用直译的方法,注意前面两个“之”的用法相同,都是结构词“的”,第三个“之”则有对比的意思,还要理解“文轩”是“华丽的宫殿”,“ 敝舆”是“茅草房”。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应该没什么问题,墨子不是简单的劝告楚王不要去攻打宋国,而是以一个贪心的人设喻,让楚王自己指出这人的缺点。再把楚国和宋国的国情进行对比,类比之前的贪心的人,得出“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的结论。对楚王,墨子婉言相劝,一步步诱导楚王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致使楚王不得不称“善”赞同。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 往贷粟于监河侯 ②庄周忿然作色 ③周顾视 ④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②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③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3: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全文对你有何启发。(4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⑵苦儿幼不能执笔( ) ⑶无误,乃已( ) ⑷与轧轧相间(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⑵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 ⑶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小题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4分) |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土六,而邦大治。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 ( )(2)子释之 ( )(3)举处土六 (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 B.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 C.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 D.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 小题3: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
下面文学作品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了了》选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 | B.《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 | C.《孟子》是记录春秋时候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 D.《谈骨气》这篇议论文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
|
文言文阅读 (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4)即书诗四句(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小题3: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天才”,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方面?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4: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