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此庸之怒也专诸之刺王僚也B.为:何者也不足外人道也
C.以:吾欲辱之,何头抢地耳D.之:要离刺庆忌莲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小题3:【甲】文中秦王对唐睢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小题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___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
小题5:唐睢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睢主要是靠__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取胜。(2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小题3:威胁 害怕(色挠)
小题4:郑重
小题5:勇敢 智慧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项中“夫”一为“人”一为发语词,B项中“为”一为“是”一为“对”,C项中“以”一为“有”一为“用”,D项中“之”都是主谓之间无义,故D对。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色挠”“长跪”“谢”“实”“徒”,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原文中秦王的表现来作答,抓住秦王的言行来分析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文的语境,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的文字分析其心理,理解其郑重的态度。
小题5:
试题分析:分析文中两个人物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来分析概括,唐雎用同归于尽的方法制服对手,晏子用的是巧辩法战胜对手。
举一反三
陈涉世家(节选)(12分)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为死(有人)陈胜、吴广喜,鬼(考虑,思索)
B.今亦死(逃走)为天下(通“倡”,首发)
C.扶苏数谏故(因为)乃丹帛曰“陈胜王”(书信)
D.楚人之(爱戴)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
小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四步:激怒其众,并***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小题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赵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秦王怫然怒                        赵伐燕                
小题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挺剑起蚌合箝其喙
B.公亦尝闻天子怒乎渔者得而并擒
C.唐雎曰苏代为燕惠王曰
D.今日是也今日不雨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小题4:唐雎、苏代二人都最终使对方放弃侵略欲念,但使用的方法不同,试简要说说。(2分)
小题5:请写出【乙】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0题。(4分)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①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默然大喜,赍③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束④。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①伺:侦察,守候。②绐:dài,欺骗。③赍:jī,携带。④本末:事情经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
②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齐威王理政》,回答问题。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邑名,今山东平度东南。②给:富足。③事:巴结。④万家:一万户的俸禄。⑤阿(ē):古邑名,东阿邑,山东阳谷县东。 ⑥馁:饥饿。⑦鄄(juàn):古地名。⑧烹:古代一种酷刑,用鼎来煮***人。⑨耸:同“悚”,恐惧。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之曰   (         )    ②吾使人视阿   (        )
③毁言至 (         )   ④誉者       (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封之万家
A.复立楚国之社稷B.多助之至C.怅恨久之D.具答之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 吾 使 人 视 即 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2分)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小题5: 读完文章,说说你从齐威王和即墨大夫身上分别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4分)
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节选自曾巩·《尹公亭记》)
【注】①尹公:尹洙是欧阳修的好朋友。②随:随州。③阜:小山丘。④茇:休息。⑤治平:皇帝年号。⑥司农少卿:官职名。赞皇:地名。⑦庳:低矮的地方。⑧陶:制造陶器。⑨皆在几席: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⑩峙:撑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       )②而不知其官之为也(       )
③因之曰尹公之亭(       )     ④始因其基(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盖不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B.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属予作文记之 (《岳阳楼记》)D.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而 不 知 其 官 之 为 谪 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2分)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无思书》)(2分)
小题5:请你概述文中修建尹公亭的目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