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节选)(12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

陈涉世家(节选)(12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陈涉世家(节选)(12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2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爱人 素:            (2)将军被坚执锐 身: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4:这段文字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正确概括其步骤的关键词是( )(2分)
A.并***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小题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3分)
答案

小题1:(2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对1处得0分,对2处得1分,对3处得2分)
小题2:(2分)(1)向来,一向 (2)亲自,亲身
小题3:(3分)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十六七”1分)
小题4:(2分)C 
小题5:(3分)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两个加点字词都是古今异义字词,要用古义解释。出自所学课文注释中的字词学习时要加强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戍“固”“十六七”,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观察各项内容,看是否与“发动起义”这一情节有关,再看名项中所表达的过程与文中内容是否相符。
小题5:
试题分析:根据最后一句“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用自己的话分“建立政权”“影响巨大”两点来概括即可。
举一反三
孙叔敖戒子(10分)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孙叔敖疾                (2)王封我矣            
小题2: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楚、越间有寝之丘者B.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
C.受任于败军D.寡人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小题4: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下面题目。(11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吴广爱人            (2)广故言欲亡
(3)王侯将相有种乎      (4)从民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尉 / 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则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小题3:翻译(3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题目 (12分)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新序》)
注释◎梁君:魏国国君。彀弓:“彀”读“gòu”拉满弓弩。卜:占卜,古时迷信话。祠,祭祀。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白雁群____ (2)言未______ (3)以白雁之_____(4)梁君忿然作色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3)置人所鱼腹中           (4)死,死国可乎         
小题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A.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中有足乐者
B.项燕为楚将,有功夹岸百步,中无杂树
C.以为死,或以为亡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谋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③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①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②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③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而鼓之 (      )      而埋诸土 (       )
抱以市 (      )      之以百金 (       )
小题2:下列选项中“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是(      )(2分)
A.献之太常B.还之C.稀世之珍也D.工之侨闻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2分)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小题4:这则小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