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①出行五国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

孟尝君①出行五国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孟尝君①出行五国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⑥。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孟尝君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②象床:用象牙制成的床。③登徒:人名,复姓。④直:值班。⑤发漂:喻微小。⑥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⑦中闺:宫门。
小题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4分)
(1)君受楚象床哉       (   )  (2)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 (      )
(3)子教文无受象床,善 (   )  (4)敢入谏               (       )
小题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郢之登徒直送/何陋
B.皆国事累君/受命
C.闻君齐能振达贫穷/万钟我何加焉
D.公孙戍趋去/河曲智叟笑止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孟尝君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岂:难道(怎么)    所以:……的原因    甚:很,非常,十分,特别
莫:没有人(没有谁)
小题2:D
小题3:象床价值千金,(哪怕)稍有损坏,(即使我)卖掉妻子儿女也赔不起。(一小句1分)
小题4:(3分)善于纳谏、知错就改、廉洁、贤德、治国有方(写出一点给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岂”表示反问语气,意思为“难道”。“所以”在古汉语中的意思为“---的原因”,不能理解为表因果的关联词语。“甚”是程度副词,意思为“非常、十分”等。“莫”在此语境中的意思为“没有谁”。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A、代词  助词,无意义。B、因为  时间连词。C、在  对于。D、两个“而”都表示“修饰”的作用。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3:试题分析:“值”意思为“价值”,“之”为“助词,无意义,“伤”为“损坏”的意思,“妻子”为“妻子儿女”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保持完整性与流畅性。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听从孙戍的意见没有接受礼物,可见其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五国把相印授给田文,可见其是一个贤德的人;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对孟尝君这个人物形象做具体的分析。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客观,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
举一反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祖逖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录毕,走送B.加冠
晋室乱今遗民遭残贼
C.先达德隆D.当余之从
必有风响应者矣                       大王诚能命将出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略无慕意                   (2)自相鱼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
小题4:宋濂从师学习时和祖逖准备北伐时都遇到过障碍,请你分别概括出他们遇到的障碍?(3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题。(10分)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翁诺之。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自如。翁谢去,竟不与贷资。或诘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矣。”访人果然。
【注】①假本:借贷(经商的)本钱。②几:矮小的桌子。③博:赌博。④端:正直。
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商贾多贷其资
A.商\贾多贷其资B.商贾\多贷其资
C.商贾多\贷其资D.商贾多贷\其资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适(   ) (2)谢(   )
小题3:说说“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富翁是如何看出这少年好赌的?(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书以观
③弗之④家贫无
小题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4分)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答:(     )
小题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6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______________(3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子得此金(    )     (2)子其之(    )
(3)即田子罪(    )     (4)王其母(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3分)
                                                                        
小题5: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6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文】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小题1:解释加线的字。(2分)
(1)休祲降于天(    )     (2)环堵萧然(      )
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不知何人也安陵君其寡人
B.安陵君许寡人亲旧知如此
C.黔娄妻以五十里地存者
D.安陵君因使唐睢使秦不汲汲富贵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小题4: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主要采用            来塑造人物形象;乙文则于平淡、客观的            之中表现人物。(2分)
小题5:“士”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阶层,唐睢可谓是“士”的杰出代表,陶渊明则是东晋知名隐士,这两位的行事作风你更欣赏谁?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