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箅(bì):蒸饭的工具。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子:粥。④更相:互相;易夺:改正补充。
小题1:解释句中加线的实词(4分)
(1)宾客陈太丘宿(      )   (2)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
(3)俱而窃听   (      )   (4)仿佛之         (     )
小题2:找出与“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D.乃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尔颇有所识不?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4:太丘所言“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拜访;(2)让,派;(3)丢下、丢开、舍弃;(4)记住。  
小题2:B
小题3:(1)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2)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3)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小题4:示例:只要你们勤奋好学,我们吃什么都是快乐的。或者:为孩子勤奋好学而欣慰,不再追究他们蒸饭成粥的责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诣、使”是文言文中固定用法的词语,“委、志”根据语境要进行推断,分别译为“舍弃”“记住”。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 例句中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B中的“乃入见”中的“乃”就是“于是,就”的意思。而A是“才”的意思,C是“你的”,D是“竟然”的意思。考点: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尔、如此、卒”等。“尔”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此句中应译为“你们”,“如此”根据语境可译出来,即“这样”。“卒”应译为“终于,最终”。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可知,“如此”是代指上文中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因此,“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是对二子的原谅和劝慰,其言外之意是,只要你们学到了知识,即使吃稀饭也是可以的呀。
点评:理解语句尤其是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一定要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内容,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明白语句的真正意思。
举一反三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1]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额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2],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1]龃龉(jǐi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2]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辈直道事人(侍奉)B.师颔其首曰(下巴)
C.主酒家(主持、掌管)D.索而饮之(索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外官不易为为天下笑
B.必以其说驾之公将鼓之
C.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不以千里称也
D.往别其师门人弟子填其室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②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两则故事都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驾车。②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所贵:最要紧的。⑤调:谐调。⑥逮:赶上。 ⑦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⑧上:通“尚”,还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2分)
子 之 教 我 御 术 未 尽 也。
小题2:结合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伯夷颂  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②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武王伐纣,殷亡,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阴山。②微子:殷纣王之兄。
小题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不人之是非(回头看)B.信道而自知明者也(深厚)
C.乃以为不可(偏偏)D.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没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一凡人誉之,自以为有余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不知鱼之乐全矣
C.抱祭器去之夫环攻之
D.夫圣人,万世之标准也当立者公子扶苏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②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小题4:本文作者高度称颂伯夷的“适义”、“信道”;也有人认为,伯夷是一个对国家、人民不负责任的人,韩愈“颂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三日而不(雨雪停止)袖出臂(举起)
B.公狐白之裘(同“披”,穿)则又焉(请求)
C.婴古之贤君(听说)宴之乐(畅饮)
D.而知人之劳(安逸,轻松)水尤清(寒冷)
小题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三日天不寒窥镜自视
B.令出裘发粟重修岳阳楼
C.饱而知人饥何陋
D.晏子能明所欲真不知马也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小题4:文意理解。(4分)
(1)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华)歆少以高行显名。汉室方乱,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孙策略有扬州,盛兵徇豫章,一郡大恐,官属请出郊迎,歆曰:“无然。”策稍进,复白发兵,又不听。及策至,一府皆造阁,请出避之,乃笑曰:“今将自来,何遽避之?”有顷,门下白曰:“孙将军至请见。”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有删改)
【注】①略:夺取,攻取。 ②豫章:地名。 ③白:告诉 ④门下:随从,侍从
小题1:文言词语释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
①汉室乱        (         )             ②皆哀欲之(         )
③歆曰:“无”   (         )             ④何避之  (         )
(2)下列句子中 “乃”的用法或意义与“夜乃别去”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不知有汉B.太祖乃悟C.乃重修岳阳楼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小题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本文,说说华歆的“髙行”体现在哪些地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