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天大雨   (2)死    (3)或以为    (4)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翻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翻译:                  
小题3: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陈胜、吴广利用“行卜”,达到了“威众”的效果?(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1)适逢,恰巧赶上 (2)同样  (3)逃跑  (4)考虑
小题2:(1)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为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2)(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小题3:固以怪之矣 卒皆夜惊恐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会”,古今异义词,古义:适逢,恰巧赶上;(2)“等”:古今异义词,古义:同样。(3)“亡”,一词多义,在这里是“逃跑”的意思。(4)“念”:一词多义,在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诚”(如果)、“诈”(假装)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间令”(暗中指使)、 “之”(到)、“次所旁丛祠中”(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陈胜、吴广利用“行卜”后,“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举一反三
义猴之墓
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④,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⑥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子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墦⑦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⑧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注释】①隅(yú):山弯。②圃:种植蔬菜瓜果的人。③适:嫁。④掣(chè):牵。⑤逸:逃跑。⑥揖:作揖行礼。⑦墦(fán):坟墓。⑧勒: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惟一女远他乡(适应)B.老者暴(死亡)
C.之,乃俱归(点头)D.仍牢守宅(老、原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赠猴无为葬
B.颔之,俱归葬于老者之侧
C.猴遍哭乡乃葬老者之侧
D.乡人乃资掩不链不掣,不离不逸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l)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
(2)姐引之去,猴揖谢之。
小题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11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彼竭我盈,故之      克:             
(2)然后襄公之          鼓: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小题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小题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 何远《春渚纪文》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小题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公视久之        (2)非故之也
小题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小题3: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小题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 文中最后“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4分)
①必细察其理(             )  ② 项为之(            )
怡然称快 (                )  ④数十 (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小题3:上文作者围绕“记趣”叙写了自己幼时的哪几件趣事?(3分)
                                                                            
小题4: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