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若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遗以货,遣归。
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得粟以自给”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祭以尉首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范景淳死后,李疑把装有金银的包裹封起来寄送给景淳家。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疑许诺,就坐         延:           ②人理尔   宜:     
③臭秽不可             近:           ④清士乃   见: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2分)
(2)君若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 邀请  (2) 应该   (3) 靠近     (4) 同“现” 出现、显现  (4分)
小题1:(1)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2分)
(2)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  (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以”表目的,只有B是同样的用法。A中的“以”译为“用”;C“以”后省去了“之”。;D译为“按照”。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原文中的“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可知,李疑和邻人把范景淳的包裹取来,记下数目并封存起来。等范景淳死后,又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之后是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再取回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的。
点评:对于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整体理解文言文内容,并把选项中相关的内容认真读透,一项一项与相关的课文部分对照,看是不是与原文相符。
小题1:试题分析:这几个词语都考查的各自的常规意思。“延”字在文言文中有“邀请“的意思,我们在《桃花源记》中就有遇到。“宜”在文言文中一般解释为“应该”,比如《爱莲说》里就有。“近”根据语境,可知,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近,译为“接近,靠近”。“见”是通假字,也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然”“ 周人急”‘ 若’ “何益” 等。“然”表转折。“周人急”根据语境推断,是“周济别人的急困。‘ 若’是如果,假如的意思,“何益”是什么好处的意思 。把句中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目。(16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2分)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4分)
(1)复有来告私***牛者(    )       (2)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  ) 
(3)凡诉讼不得径庭下(     )    (4)使得至前曲直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小题4: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题目。(9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3分)
①.故不意也 (     )②.寡人矣 (       ) ③.长跪而之曰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品味以下语言,按要求回答。(2分)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小题4:从第三段秦王的“挠”、“谢”和“谕”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题目。(9分)
张仪受笞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①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②且③盗尔城!”                       (选自《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注释】①.而:同“尔”,你的。②.顾:却,反而。③.且:将。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①.掠数百(       )②.得此辱乎(        )③.已而楚相璧(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
                                                                                
小题3: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的“足矣!”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小题4:张仪受辱后,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继续努力,终成大业,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有先生也(           )            天下缟素(            )
秦王色(           )             长跪而之曰(            )
小题1:翻译下面画线句子。(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该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2分)
(1)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  与臣而将四矣----------------------------------------------------
小题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3分)
小题4:结合课文中提到的“士”,以及古人对“士”的评价,探究一下古代“士人”指的是具有怎样精神品质的人。(3分)
古人的评价: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吕氏春秋.正名》:“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此真所谓士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扶苏以谏故/广故言欲亡
B.乃丹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
C.吴广以为/足下卜之鬼乎
D.今闻无罪/异二者之为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小题3: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长子扶苏“贤”而被***,二世不当立而“立”,这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的社会矛盾。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