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jǐ) ④多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jǐ) ④多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魏收改武学文
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jǐ) ④多少?”收惭,遂折节⑤读书。夏月⑥,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⑦,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终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
[注释]
  ①魏收:字伯起,北齐人。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调:嘲笑。④戟:本指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的青铜兵器,文中泛指所有兵器。 ⑤折节:改变志趣行为,向别的方面发展。 ⑥夏月:夏季。⑦讽诵:背诵。
小题1:用“/”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魏 郎 弄 戟 多 少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1)及(   )  (2)辍(   )   (3)显(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小题4:魏收“终以文华显”其原因有两点: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努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小题5:面对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由此可以看出魏收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魏郎/弄戟多少
小题1:(1)等到  (2)停止,在文中有“松懈”之意 (3)传扬
小题1: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他的精力毫不懈怠。
小题1:(1)年十五,颇已属文。    (2) 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小题1:是个心胸宽广,头脑冷静的人。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一定要遵循句子的结构原则,比如本句就要在“魏郎”这一主语后划分节奏。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时,除了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好药注意到有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辍”这个字,就要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积、为、辍”等关键字,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份,必要时还要调整句序,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1)年十五,颇已属文。    (2) 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这两话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这件事来分析“魏收”的人物形象即可。
举一反三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 景公:齐景公。 ②霁 (j 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⑴ 晏子景公 (      )         ⑵晏子曰(      )
⑶公狐白之裘 (      )         ⑷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小题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雨雪三日天不寒水落石出者
B.坐堂侧阶墨子闻之起
C.公被狐白裘温而知人
D.晏子能明所欲如土石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小题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小题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12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天大雨   会:                            
(2)为天下   唱:                         
小题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先天下之忧而忧
小题3: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佣者笑应曰/足肤皲裂不知
B.项燕为楚将,有功/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
D.当立者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5: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加以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释】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师读(           )               ②以致师(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师 怒 谓 其 窃 却 弗 受。
小题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3分)
小题4:从中可以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甲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小题1:《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       的巨著    ,它记载了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4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6分)
已失期__________
②为天下__________
③陈胜之__________
④乃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
天大雨          
⑥固怪之矣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

小题4: 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破人亡B.亡命之徒C.唇亡齿寒D.生死存亡
小题5:翻译句子。(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甲]                        [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 甲 )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 , 性暴 , 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 谏议入厩 , 不见是马 , 因诘仆 : “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 , 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 曰: “汝为贵臣 ,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 贾人安能蓄之 ? 是移祸于人也 !”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 , 而偿其。 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 乙 )
范式字巨卿 , 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 伯曰 : “ 后二年当还 , 将尊亲。 ”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zhuàn)以候之。母曰 : “ 二年之别 , 千里结言 , 尔何信之诚也 ?” 对曰 : “ 巨卿信士 , 必不违约。” 母曰 : “若然 ,当为尔酿酒。”至其日 , 巨卿果到 , 升堂拜饮 , 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 姓陈 , 谏义是官名。②贵臣 : 朝延中的重臣。③汝南: 古地名。④告: 指告假。⑤升堂: 登上大厅。
小题1:根据上下文语境, 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4分 )
(l) 而偿其    
A. 不弯     B. 故意     C. 通“ 值 ”    D. 竟然
(2) 将尊亲     
A. 经过     B. 交往     C. 过于         D. 拜访
小题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
(2)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以候之。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文侧重表现了            
乙文侧重表现了                。 (2 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